禮賢會在中國

禮賢會源起於德國萊茵(禮賢)省的烏柏圖的巴冕城(Wuppertal – Barmen)。1828年巴冕差會(Barmen Mission)正式成立(後改名禮賢差會Rhenish Mission),於1829年遣派宣教士前往西非、南非、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傳揚福音。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的創立,乃信義宗第一位來華傳道的郭士立牧師(Rev. Dr. Karl Friedrich A. Guslaff)修函德國巴冕會(禮賢會),遣派牧師來華傳道。1846年巴冕差會派柯士德牧師(Rev. Heinrich Koster)及葉納清牧師(Rev. Ferdinand Genahr)於1847年3月19日乘船抵達香港,便隨郭牧師學習華語。然後便進入珠江一帶以傳道、教育和福利(贈醫施藥)宣揚基督福音。

禮賢會在香港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開始於1847年德國巴冕差會(Barmen Mission)差派宣教士來華傳教。由1847到1950年的宣教範圍包括粵、港兩地﹐自1951年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在香港政府註冊成為法團﹐禮賢會在香港的聖工便與中國大陸的聖工分道揚鑣。

早期的宣教士在香港的目的是學習中文, 然後便北上廣東一帶宣揚福音。直到1898年禮賢差會購入般含道822號樓房,為遷居香港的內地信徒舉行主日崇拜﹐香港區的福音聖工纔告展開。

1914年禮賢會香港堂落成後便成為自養、自治和自傳的教會,而且於1923年按新修定的章程成為自理堂。1928年九龍會友在潔芳女校舉行主日崇拜﹐1929年成立九龍堂。同年召開首次香港區區議會,禮賢會香港區會(以下簡稱區會)便宣告成立。1930年更進一步成為自理區會。

1940年區會召開第一次區董會,翌年因為世界大戰區董會和區議會都暫停至1948年纔復會。1950年區會與中華禮賢會總會關係中斷後,於1951年6月1日獲香港政府批准註冊成為「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法團(香港法律1060條)。同年知行主日崇拜定名禮賢會灣仔堂,並於1952年成為自理堂,區會也因香港、九龍和灣仔三間自理堂會而成為自理區會。

1952年禮賢總會來函贈般含道84-86號地段予區會。1954年區會通過封牧師之規則及職權,並於1958年獲德國母會承認,便確立區會按立牧師及傳道的使徒統緒。同年區董會在傳道及教育部外,加設福利部,區會便秉承德國母會的精神,在以傳道、教育和福利在香港宣揚基督福音。

©Untitl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