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重溫

2025年9月14日 尋找迷羊,同得喜樂(路15:1-10)
盧淑娟牧師

願恩惠平安從天父上帝並我主耶穌基督歸與聖會,誠心所願!

每個時代、每個社會都有不受歡迎人物。那些人不受歡迎,可能因着性格、心態或處事方式,與主流社群格格不入,別人容易感到被冒犯;也可能因着背景出身、社會階層、職業不夠體面,便受人輕視;又或者因着個人的精神或身心狀況,被人貼上負面標籤,受到排擠……。

在耶穌的時代,什麼人是社會中的不受歡迎人物?答案顯然易見,就是福音書中提到的「罪人和稅吏」。這裡的「罪人」,其實不是指大奸大惡的人,而是指沒有遵守法利賽人所訂立的宗教規條的人。他們被法利賽人和文士等宗教領袖定為罪人。至於稅吏,由於工作上時常接觸到外族人,按摩西律法,他們在宗教禮儀上是不潔淨的;同時,稅吏為羅馬政府辦事,猶太人同胞一般把他們視為出賣民族的叛徒—「猶奸」。更何況,稅吏既是要用錢買來做的「肥缺」,必須造成以權謀私的情況,他們向同胞濫收稅款,以中飽私囊。在這種種原因下,猶太人相當鄙視稅吏。

稅吏和罪人都是耶穌時代的不受歡迎人物,宗教領袖以至整個社群對他們嗤之以鼻,保持距離,生人勿近。耶穌卻力排眾議,接納他們,願意與他們同枱吃飯。所以,稅吏和罪人都喜歡與耶穌一起,要聽他講道。耶穌這樣做,必須引起法利賽人和文士的不滿。他們私底下「嘰哩咕嚕」,抱怨和指控耶穌「接納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路15:2)。

與別人一起吃飯,對於猶太人是有特殊意義的,我們中國人也不難明白。猶太人邀請你一起吃飯,就是伸出和平之手,表示信任和接納,也流露兄弟之間的情誼。當時,尊貴人會招待窮人吃飯,以示自己的慷慨,但絕對不會跟他們同枱吃飯,因為階段不同,不能混在一起。因此,耶穌願意與罪人和稅吏一同吃飯,不論他受邀請做賓客還是主動設飯局,都代表耶穌要與他們建立平等和親近的關係,視他們為朋友、為兄弟!相反,宗教領袖認為必須與罪人和稅吏割席,才可持守潔淨和敬虔。

耶穌這樣做,凸顯祂接納社會上的被遺忘的、邊緣的和受鄙視的人,又呼召他們來跟從祂。這是耶穌的使命所在,祂也要求跟隨者同樣去做。早在路加福音第五章,耶穌呼召稅吏利未跟從祂後,與門徒一起參加利未的飯局。法利賽人和文士看不過眼,就質問門徒:「你們為甚麼跟稅吏和罪人一同吃喝呢?」耶穌回答他們:「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不是來召義人悔改,而是召罪人悔改。」(5:31-32)耶穌到世上來,就是為了「召罪人悔改」。這是耶穌的使命,也是祂交給跟從祂的人的使命。

相似的情景在路加福音15:1-10再次出現。法利賽人和文士指責耶穌「接納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耶穌便用三個比喻回應他們,分別是「失羊」、「失錢」和「失去兒子」的比喻,表明父上帝接納所有失喪的人,歡迎他們加入天國子民的行列,我們也要同樣歡迎他們!今天我們集中思想頭兩個比喻—「失羊」和「失錢」(路15:1-10)。

 
  • 失喪的—值得如此着緊
(失羊的比喻)4「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其中的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留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
(失錢的比喻)8「同樣,哪一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不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地找,直到找著呢?」

失羊的比喻的開始,是「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耶穌是刻意對着在場的人說話,讓聽眾投入故事中牧羊人的角色。新約聖經中「有」這個字,有不同解釋,可指擁有,也可指看管或照顯。因此,故事中的牧人「有一百隻羊」,可能是指他要看管一百隻羊,當中有屬於自己的,也有他為整個家族代為照顧的。這牧人在曠野牧放羊群時,數點羊群,結果只有九十九隻,有一隻走失了。牧人此時要作出選擇:只顧着那還在的九十九隻,還是撇下他們,去尋找那隻失落的一隻?牧人選擇了後者—不顧一切、尋找迷羊,此舉實在令人驚訝。牧人是否把那九十九隻交託給同伴看守,由對方帶回村中?究竟那九十九隻下落如何?萬一有更多羊離群、走失呢?經文沒有交待,我們不知道。牧人獨自一人在荒山野嶺尋找失羊,萬一遇到野獸呢?萬一失腳從山崖墜下呢?無論如何,牧人甘於承受各種風險,千辛萬苦,只為了找到那隻迷失的羊。這故事實在太不合理了,何苦呢?為何要冒這麼大的風險呢?

第二個是失錢的比喻,同樣說明物主要付上代價,才能找回失物。婦人有十塊錢,失落了其中一塊。一塊錢大概是當時工人一天的工資。不過,在古代社會,村民很少擁有金錢,因為他們是靠織布、耕作、蓄牧而自給自足,沒有什麼方法賺取金錢。所以,在物主心中,一塊錢的價值,遠比今天我們所想的一天工資為大。這婦人不惜辛勞,點上燈,打掃全屋,仔細搜尋每一個角落,直到找到那塊錢。

對於故事中的牧人和婦人,那隻羊、那塊錢是他們珍而重之的,值得他們付上代價,甚至冒上風險,只為了尋回!主耶穌呼喚我們,要看重、着緊每一個失喪的生命,就好像比喻中的牧人和婦人一樣着緊。你會如何回應?

上個月本堂一行人去台東短宣,期間認識了崁頂教會一對長老夫婦。他們傾盡全力去招待參加暑期聖經班營會的孩子,以及各別從台北和香港來到服侍的弟兄姊妹,就是為了福音能夠傳開,為了族中的孩子得以認識耶穌、歸向耶穌。一連幾天,他們把自己的家完全開放出來,讓台北團隊和山區的孩子合共二、三十人住宿,又包辦全體幾十人的三餐伙食。我們難以想像,那是多麼的勞苦和那麼的甘心樂意的擺上。

與長老太太傾談中,得知道族中有不少孩子生長在破碎家庭:有父母離異的;有單親再婚重組家庭的,以至一屋孩子有着不同的姓氏;有父母遠赴城巿打工,把孩子交給年邁的祖父母照顧的;有家裡有人吸毒或酗酒的,諸如此類。這些孩子的成長是多麼艱難。這對長老夫婦多年來默默地走訪這些家庭,關心這些孩子的成長,儘量給予幫助和照顧。他們也逐一邀請孩子來參加營會,希望孩子能在耶穌的愛中成長。雖然勞心勞力,雖然長期播種耕耘不一定見到豐碩的收成,雖然難免招人誤解和非議,但他們仍然甘心樂意擺上自己,不斷為上主對他們一家的恩典和使用而感恩。從他們身上,我實在看到什麼是:為主奔跑的,必不困倦;倚靠和等候主的,必不氣餒。

弟兄姊妹,願主的話和這些生命見證激勵我們:一起努力尋羊,因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 尋找—付上代價、甘於冒險
(失羊的比喻)「…5找到了,他就歡歡喜喜地把羊扛在肩上。6他回到家裏,請朋友和鄰舍來,對他們說:『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我失去的羊已經找到了!』」
(失錢的比喻)「…9找到了,她就請朋友和鄰舍來,對她們說:『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我失落的那塊錢已經找到了!』」

經過千辛萬苦,牧人終於找到失喪的羊了。失而復得,實在歡樂;不過,這種歡喜不是毫無負擔的。因為,羊迷了路,又害怕又無助,便會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找到羊後,牧人沒有其他辦法,只可把牠揹在肩上走,要花很大氣力才可拯救牠。失而復得,即時得到的不是一身鬆,卻是肩上的重擔和面前的艱險長路。但是,牧人仍是歡歡喜喜的。因為這一切的努力,汗水、心力、時間和冒險都是值得的。當失羊安然無恙地回到村裡,牧人便邀請整個家族來慶祝,與他一起歡喜快樂。同樣,當婦人找到丟失的錢幣,她也像牧羊人般興奮,邀請鄰舍一同慶祝。

傳福音、尋找失喪的人,確實耗費時間和心力,要投入不知多少年日的工夫,卻不會知道結果如何。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上次講道時提到我媽媽。她大半生一直激烈抗拒福音。終於,在我信主後的第20年,她終於頑石點頭,信主了。在漫長的尋羊歷程中,信主的兩個女兒的百般嘗試和禱告等候,也有很多的弟兄姊妹在不同時期擺上愛心服侍和代禱。因此,她信主後,女兒們和眾多見證此事的肢體們一同歡樂。我也曾分享過,我大表哥患病後回轉歸主的故事。童年時,懵懵懂懂的他受了洗,在此後的大半生,與上帝漸行漸遠。到了年老時,他終於在聖靈的感動下覺醒,並在多位弟兄姊妹的鼓勵和幫助下,回到父上帝的家,堅定地跟隨基督。

我也想起,我在牧職事奉路上偶遇的許多人,他們半生漂泊,就好像那隻失散了羊,亂闖亂撞,尋尋覓覓,找不到生命的出路和歸屬。後來,因着弟兄姊妹努力尋找這些失落的羊,按着主的時候,他們終於醒悟了,悔改並歸向基督。每一個有份尋羊的人,每一個見證他們回歸父家的人,都一起歡喜快樂,都承認這一切的努力、冒險和等候都是值得的。

 
  • 同歡—與主一起為罪人悔改喜樂
(失羊的比喻)「7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還大呢!」
(失錢的比喻)「10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上帝的使者也是這樣為他歡喜。」

在兩個比喻的結束,耶穌都說「我告訴你們…」,顯然召喚每個聽見的人,要覺醒,要為失而復得而大大歡喜。耶穌這樣呼喚我們:「牧羊人尋找失羊,我尋找失喪的人,你們也應該這樣做!」主呼喚我們向失喪的人傾出主的慈愛和慷慨。我們要反省自己的所想、所說、所做,是否與主的呼喚一致?我們是否願意花時間和精力,為要得着失喪者?與自己的親人、朋友、同事、鄰舍中,建立真誠的關係,讓他們在你身上認識主耶穌?甚至,在不受歡迎的人中,仍然分享主的慈愛,仍然表達接納?還是,我們反主的道而行,對罪人斤斤計較,或選擇保持安全距離?

在失羊的比喻,耶穌的結語是:一個罪人悔改,比那已經得救的九十九人,更值得歡喜。耶穌說那些是「不用悔改的義人」,其實不是他們不用悔改,而是他們懵然不知自己已經與主漸行漸遠,又怎會知道要回轉和悔改?當人自以為循規蹈矩,盡了宗教責任,就是虔誠人,卻毫不察覺自己在敬虔的外表下,內裡是偏行己路,對耶穌的召喚不聞不問,對上帝的心意沒有興趣。

經文沒有著眼於那迷羊、那塊失錢如何如何。罪人有沒有悔改?有沒有真誠悔改的表現?比喻都沒有提及,因為這不是耶穌這段說話的焦點。走迷的羊,什麼都沒有做,是牧人努力把牠找回來。這兩個比喻所針對的,不是那些被視為罪人的人,卻是那些自視為「義人」的人,包括耶穌面前的法利賽人和文士、在場的所有聽眾和今天的我和你。耶穌要我們想清楚應當如何面對罪人。我們既是得救的人,豈不着緊仍然失落的生命,就好像比喻中的牧羊人和婦人一樣嗎?我們豈不回應主耶穌的召喚,去尋找迷羊,去「召罪人悔改」嗎?以致我們願意付出汗水、心力、時間,甚至甘於冒險。

一個失喪的罪人返回上帝的家,天上是何等喜樂。這個盼望驅使我們努力尋找失喪的人,與主一起為罪人悔改而快樂。透過這兩個比喻,耶穌訓練門徒仿效祂,做祂所做的,並且與祂一起享受失而復得的喜樂。你願意回應嗎?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