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23篇,相信是最廣為人知的聖經經文。這首詩陪伴很多基督徒行走人生路,經歷高低起伏、平常與無常,感悟上帝在每時每刻都與我們同行。這首詩的主要意象,是牧羊人與羊群之間的親密關係。今天是家庭主日。家庭是上主所設立並賜給人的一份生命禮物,讓我們有遮風擋雨的角落,在當中得着滋養和成長。不過,家庭不時要面對困難,在不同階段都有新挑戰,甚至遭遇不可估測的風暴;我們或會憂慮、驚怕,或有身心俱疲、無奈失望的時候。讓我們從家庭的角度一同思想詩23篇,認定上帝是我全家的好牧人;也藉着以弗所書五、六章經文,反思主裡的家庭關係應當如何。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耶和華是上帝的名字。詩人一開始就表明,上帝與他的關係非比尋常:上帝是他的牧者,他是上帝的羊。羊群仰賴牧人的供應和幫助;沒有牧人,就什麼都缺乏—缺飲、缺食、缺方向、缺保護。詩人選擇跟隨耶和華,成為祂羊群中的一分子後,就全然安心,因為可以靠賴這位好牧人。願我們也認信,上帝就是我家的好牧人;無論何時何地,處境如何,我家或要安頓下來,或要行走新里程,都可以安心信靠上帝,毋須擔憂這裡有缺乏、那裡有疏漏,也毋須掛慮明天如何。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甦醒,」(2-3節上) 在弱肉強食的大自然中,弱小的羊兒容易成為猛獸的獵物。為了自保,羊在草原中要匆匆吞下食物,等待去到安全的環境後,才能回吐胃中的草漿,重新咀嚼和消化。羊兒反芻時要伏在地上,過程又費力又耗精神,若這時受襲擊,更難以逃脫。同樣,羊群低頭飲水時也有很大風險。所以,牧人必須明白羊兒對安全的顧慮,給予充分的保護,牠們才能安心蹲伏草地上,在平靜的水邊低頭喝水。這樣,牠們才可恢復體力,身心復元。我們身處的大環境變化難測,禍患和風險伺機來襲,微小的我們確實沒法抵抗和自保。不過,好牧人知道我家需要什麼、牽掛什麼,祂會保護周全;所以,把一切都交託祂,不用自己徬徨和擔憂。我全家可以安心,領受生命的滋養,活好每一天,做當做的事。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3節下) 羊兒不知道哪兒可以覓食,習慣停留在同一塊草地,經牠們不斷噬咬,連草帶根地吞吃,長此以往會淪為寸草不生的荒地。因此,牧人要常常帶領羊群往新的草地。他既肩負照顧羊群的職責,就要為羊兒提供充足的糧食,也要熟知前行的正確路徑,才不負他好牧人的信譽。上帝是可靠的好牧人,知道要引領我家往何處去,在那裡必得飽足,就讓我們跟隨祂,行在正確的路上。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4節) 旅途中,羊兒可能要經過崎嶇難行的山谷,四周猛獸伺候,虎視眈眈;或者,羊兒亂衝亂撞,丟失方向,落入陰森危險的絕境。即使如此,詩人仍揚言不怕災禍,因為上帝與他同在。我們或愚昧或執迷,而偏行己路,以身犯險,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但是,我們仍不被恐懼所吞噬,因為深信上帝不會丟棄祂的羊。祂會用杖去擊退來施襲的猛獸,用竿去幫助無力前行的羊越過崎嶇的路段。不過,牧人的安慰並非我們所期望的那種溫言軟語、勸慰鼓勵,杖和竿代表了祂的威嚴權柄和審判。假如這次危機真是自招的,上帝便會責打和管教。這不是為了發怒氣,卻為了保護和警戒迷失的羊,免得牠們在慌亂中失足跌死,並使牠們在絕境中經歷上帝的真實同在。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5節) 危機跨過了,詩人如今不在草場上,卻身在宮殿中,成為榮耀寶座上的牧人君王的座上客,享受大排筵席,一同慶賀君王的得勝,並展示敵人的完全潰敗。我家也許曾經懼怕被凶猛的敵人「追趕」。願我們把盼望繫於上帝,冀盼和等候祂的得勝和拯救,確信眼前的黑暗和凶險不能擊倒我家。最終,願我家也像詩人一樣,見證和歡慶上帝的凱旋得勝,領受祂豐盛的恩惠。
我們的家既歸屬於上帝,那麼家人之間的關係應當如何,才是行走在上帝所指示的正路中?以弗所書5:22至6:4描述當基督成為一家之主,這個家會是怎樣的,家人關係和各自本分是如何的?這清單把妻子與丈夫作對照、兒女與父母作對照,說明各人當盡的本分,強調每一個責任都要雙方共同承擔、互相配合、互相順服的。沒有誰比誰重要,也沒有誰可以推卸責任。
一、 妻子與丈夫的本分
弗5:22 作妻子的,你們要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
弗5:25 作丈夫的,你們要愛自己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
兩個性情、思想、成長背景、生活習慣等不盡相同的人,結成夫婦,成為彼此最親密的人,共同維繫愛和信任的關係,實在是一門一生學不完的功課。表面上,基督徒的婚姻與一般人沒有什麼不同,但看深一點,兩者之間確實存在極大的差異。那就是,基督徒認定耶穌基督是生命的主,也是他們的婚姻和家庭的主。寫上「基督是我家之主」的牌匾,作用不只是裝飾家居,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提醒我們實踐這個真理。
所以,妻子順服和敬重丈夫,原因不在於丈夫本身是否特別有出色、有本事,是否人人稱羨的好老公、好爸爸,而在於基督是主。所以,她願意順服基督,並在婚姻中實踐出來,甘願放低一些自己要話事的傾向,在生活中更多重視和接納丈夫的想法,更多體諒丈夫的難處,更多表達尊重和欣賞,而不是在有意無意間流露輕視和埋怨。這樣,丈夫也會更有信心和力量去帶領這個家。
同樣,因為基督是主,丈夫要愛妻子。這種愛超越皮相,超越激情和親情,而是一種甘願為成就對方而付出和犧牲的愛情,就如同基督愛教會一樣。當丈夫欣賞妻子的付出,重視她的感受,樂於讓她發揮潛能,讓她完滿成長,讓她活出真我,妻子就深深感受到丈夫的愛和尊重,能夠心滿意足。這樣,妻子也甘心付出更多,與丈夫攜手用愛培植這個家,建立更美麗豐盛的生命。
二、 兒女與父母的本分
弗6:1-3 作兒女的,你們要在主裏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當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弗6:4 作父親的,你們不要激怒兒女,但要照著主的教導和勸戒養育他們。
作兒女的,「要在主裏聽從父母」,並要「孝敬父母」。這是上帝給為人兒女者的命令,也是維繫兩代和睦關係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不過,我們要謹記,兒女是屬於上帝的,是上帝暫託給父母去培育和守望的,並不是父母的財產和附屬品。因此,「要在主裏聽從父母」的命令,並沒有漠視兒女(尤其是成年兒女)有自己的看法和選擇。這命令強調兒女首先要聽從上帝的旨意,要用上帝的眼光去看人、看事、看世界;然後,儘可能遵從父母的意願。即或有不同的意見,也以敬重父母的態度去表達出來,讓雙方維持良好的溝通,並有消化異見和感受的空間。
對於年少的兒女,這已是不容易明白和遵行了;對於成年的兒女,更是知易行難的抉擇。成年兒女自身也承受各種生活壓力,若仍願意為年紀漸長的父母放慢腳步,花一些時間陪伴左右,聆聽他們的需要和感受,持續地在情感和生活上給予支援,讓他們不致孤單和無助,實在是孝敬父母和尊榮上帝的表現。有時候,兒女主動向父母交待一下行踪,分享一些生活瑣事、喜怒哀樂,讓父母覺得在成年孩子的心中仍佔有一個位置,也是體貼父母的舉動。年老父親渴望兒女給予他尊敬和愛護,年老母親渴望兒女給她更多陪伴和實質幫助。子女「能養」固然好,但「尊親」更令父母心滿意足。
同時,經文勸告父母:「不要激怒兒女,但要照著主的教導和勸戒養育他們」。今時今日,中年父母教養Z世代、生於千禧之後的孩子,與上一輩的心態和方法,大相庭徑。上一輩相信「棒下出孝兒」,加上在當時難苦的生活條件下,顧得上填飽肚子和基本教育便不錯了,別說要顧及孩子的情感需要和脆弱心靈。但這一代的父母,隨着物質條件豐富,對孩子心理和成長需要的知識加增,各方面的照顧都完備了,教養子女的鐘擺,也從嚴厲的一端擺向另一端:傾向遷就甚至討好子女,卻逃避「照著主的教導和勸戒養育他們」的職責。
父母疼惜兒女,想把最好的給他們。那麼,父母能給兒女什麼「最好的」?是豐富的物質、舒適的生活和完備的人生規劃麼?統統不是,而是父母以言教和生命示範,指示兒女行在主道中,用主的愛養育他們全人成長。
當父母覺察有必要糾正和警戒兒女時,就要把握時機。逃避管教的責任,一味姑息和縱容,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只會養成一個永遠不能長大、思想扭曲、喜歡操控別人的孩子。假如以為年紀尚小,不忍責備,便任由他們肆無忌憚、橫蠻無禮,誰知年日久了,糾正和管教已是難乎其難。
父母要學懂如何平衡「愛與管教」,好使孩子既感受到父母的愛護和接納,也從小明白父母所堅持的原則和價值觀,以及背後的原因。同時,父母要好好克制情緒,不要一時火起,說出以後會後悔的話,做了不可挽回的事。若採取羞辱和壓制的手段作管教,就會鑄成大錯。這樣只會打擊兒女的自信和志氣,使他們心生厭惡和憤恨。管教之難,不在於方法,而在於父母的自我克制和省察動機。盛怒之下,尊嚴受損之時,都不是施行管教的時候。
當子女進入青少年反叛期,人到中年、渴求安穩和規範的父母就面臨人生的新挑戰:過去與子女溝通相處的模式已經不適用,現在要留意和適應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變化,要放低一些理所當然,調較一下對孩子的期望,以加倍的忍耐,與心智半熟又帶點桀驁不馴的子女重建溝通方式,維持彼此的信任和親密關係。
認識一位中年姊妹,半生規行距步、勤勤懇懇,卻遇上特立獨行的、不按牌理出牌的小兒子。兒子從中學到大學,母親在漫長的掙扎和沮喪中,學習等候上帝,更多為兒子代禱守望。她漸漸放下管控孩子心態,改為站在孩子的守望者和後盾的位置。這是她的信心之旅,她見證上帝在孩子身上施恩工作。
讓我們學習正面地表達愛和關懷,無論是夫妻、親子還是弟兄姊妹之間,都要學習。放下執著,嘗試代入對方的處境,體會對方的感受,用對方感受到愛的語語和行動相待,而不是為了出一口氣。這樣,家人之間的溝通之門漸漸打開,彼此互信增加。日常多說「做得好,欣賞你!」「辛苦喇,謝謝你!」「唔該哂!」。當自知冒犯了對方,就誠心誠意地說聲「對不起」,很多不滿和怨氣就會化解,而不用堆積在心中,使家人關係越來越僵。
無論晴天、陰天還是狂風暴雨,上帝總是與祂的羊同在,祂帶領、供應、保護、督責,使我家不用憂不用愁,靠祂穩步前行,活出祂的美善旨意。詩23的最後一節,詩人如今被追捕—不是敵人追捕他,竟是上帝的恩惠與慈愛在緊緊追隨他。願我們的家也踏上這恩典旅程,不再走失,至終歸回上帝的殿,在祂的臨在和厚恩之中,尋到蔭庇、安息和力量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