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重溫

2025年3月9日 試探(路4:1-13)
馬敏軒傳道

各位弟兄姊妹!早晨!願恩惠平安從天父上帝,並主耶穌基督,歸與聖會大眾!誠心所願!今日的題目是「試探」,我想沒有基督徒未曾試過被「試探」,從我們信主一刻開始就要面對。但若要講什麼是「試探」,你會如何表達?「試探」從那裏來呢?「試探」者的目的又是什麼?最後,亦是最重要的。怎樣才可勝過「試探」?讓我一起從經文中尋找答案,請各位與我一起讀,《路加福音》第4章第1至13節:「1耶穌滿有聖靈,從約旦河回來,聖靈把祂引到曠野,2 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在那些日子,祂沒有吃甚麼,日子滿了,祂餓了。3魔鬼對祂說:『祢若是上帝的兒子,叫這塊石頭變成食物吧。』4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著:[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5 魔鬼又領祂上了高山,霎時間把天下萬國都指給祂看,6對祂說:『這一切權柄和榮華我都要給祢,因為這原是交給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7祢若在我面前下拜,這一切都歸祢。』8 耶穌回答他說:『經上記著:[要拜主—你的上帝,惟獨事奉祂。]』9 魔鬼又領祂到耶路撒冷去,叫祂站在聖殿頂上,對祂說:『祢若是上帝的兒子,從這裏跳下去!10因為經上記著:[主要為你命令祂的使者保護你;11他們要用手托住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12耶穌回答他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13魔鬼用完了各樣的試探,就離開耶穌,再等時機。 」

經文的第1節:「耶穌滿有聖靈。」若看上文,於第3章21至22節,述說耶穌受洗時,聖靈降臨在其身上。當衪被聖靈充滿,從約旦河 ――― 其受洗的地方離去後,不是去作工,也不是傳福音。而是被聖靈引到『曠野』。『曠野』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曠野』除了是一個杳無人煙的地方外,還代表了,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因為犯罪、得罪上帝,而停留40年的地方。現在故事仍是發生在『曠野』,仍與40這數字有關;但不再是40年,而是40日。故事是主角,也不再是當年的以色列人,而是耶穌。那為何聖靈要將主帶到『曠野』呢?答案在第2節,耶穌在『曠野』40日受魔鬼的「試探」。

什麼是「試探」?在《中文字典》上,「試探」是用某些方法,去瞭解某人對某事物的看法;或藉某些說話或行動,去試驗某人的品性、知識或能力。但《聖經》中的「試探」則不同。《聖經》中的「試探」,在說話或行動背後,是有惡意,目的是要透過挑起人的私慾,去陷害人,使人犯罪,得罪上帝。最終是要破壞人與上帝的關係。

由經文第2節下半節至12節的「試探」對話中,包括有3個回合,有3樣「試探」。但這3回合的「試探」對話,卻有一樣的格式,分別是:[試探的背景]、[魔鬼的說話] 及 [耶穌的回應]。而耶穌的3次回應,都是引用《申命記》的經文。第一個回合的背景,是耶穌在『曠野』40日無飲食後,就餓了。此時,魔鬼開始「試探」耶穌,向衪說:「若祢是『上帝的兒子』,證明給我看。祢不是餓了嗎?可以把石頭變做食物。」但其實,『上帝兒子』的身份,在主受洗時,天父已證明了,不用魔鬼確認。還有,魔鬼這樣說,是要抓住耶穌肚餓的慾念,引導其偏重肉體的需要。故耶穌回應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不是食不重要,只是這不是惟一,不是最重要的。那什麼才是最重要?耶穌引用《申命記》第8章第3節,並在《路加福音》第4章第4節的細字,都加上「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即上帝的話語,人的屬靈需要,更是重要。所以,魔鬼對耶穌的第一個「試探」,是要人[忽視屬靈需要]。

在今日現代生活中,成人忙碌工作,小朋友忙於應付測驗考試。很多時忙完後,回到家中已深夜了。成人還要做家務,學生還要做功課,甚至有時睡覺時間都不夠。那時,有聲音話:「看少次《聖經》不打緊。」或者話:「不只你一人忙,上帝也很忙,祈什麼禱呢?休息吧!」在星期日早上,又話:「難得有一日假,補眠吧!不用上教會,心信就可以了!」但其實,這都只是魔鬼的技量,目的是要我們忽視自己屬靈生命的需要。說實在!讀經只需10至15分鐘,真的做不到?有時與人交談、講電話,可能更長!要坐下祈禱,你沒有時間;行路、坐車時,在心裏面祈禱,可以吧?還有星期日起不了床,很多時候是因星期六遲上床。少些去夜街,早些回家休息吧!若看戲、打機,也請早些完,自然可以早起床。請記下,你不是上教會,而是見那位愛你,為你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主問你:「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

當第一個「試探」不成功後,第5節讓我們知道,魔鬼帶耶穌到一座高山上,在一剎那間,可看到世間的榮華富貴。然後,魔鬼開始第二個「試探」,說:「這些東西是不是很吸引?若祢想有權力擁有這一切,向我下拜吧!」但其實,如第6節所說,這些東西原本不是屬於魔鬼,只是始祖犯罪,才落入其手中;現在,面對比其能力更大的『上帝的兒子』,似乎有點不自量力。所以,耶穌就回應他說:「要拜主—你的上帝,惟獨事奉祂。」這裏引用《申命記》第6章第13節,但經文不是要人敬畏上帝,就一定過艱苦日子。相反,在之前的第10至11節,就讓我們知道,上帝會賜福其子民,包括:日用飲食及生活所需,這些美好的東西。但只有一個條件:就是敬畏上帝。由此可見,上帝要我們以其為首,以事奉追求衪為目標。相反,魔鬼卻引誘人,去追求物質,來代替追求創造這些物質,並厚賜與眾人的上帝。所以,魔鬼對耶穌的第二個「試探」,是嘗試引導人走向[錯誤人生追求]。

其實,每月我們都面對相同問題,就是收到一大叠帳單,最基本的,包括:水電費煤、差餉、管理費和電話費。還有,大人和小朋友,每日上班和上學所用的車費及飯錢。若想小朋友成績好一些,還會安排補習,入直資或私立學校,甚至到外國升學。放假一家人去看戲、食飯及買東西,又一筆錢。若長假期旅行:機票、酒店及食宿,又一大筆。還有交税、十一奉獻、供養雙方父母及供樓等。若病了,還有醫藥及手術費等等。因此,很多時我們生活的焦點、注意力及時間的運用,慢慢就放在赚錢上:如何可找到一份薪酬高的工作?如何可升職加薪?是否需要賺外快?找副業?在金股匯等市場上,應如何投資?但問題是,怎樣才足夠?是否生活質素好些,就一定快樂?一定有豐盛的生命呢?是否需調整人生的追求?你信上帝會給你最好嗎?《聖經》說:「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有那裏。」你的心在那裏呢?

當魔鬼的計策失敗後,第9節讓我們知道,其帶耶穌去耶路撒冷,來到聖殿上。再次向耶穌說:若祢是『上帝的子』,證明給我看。祢由這裏跳下去吧!」然後,魔鬼引用《詩篇》第91篇說:「因上帝將差其使者,托住祢和保護祢。」但其實,這段經文是指,當人面對苦難和危險時,上帝提供保護;而不是自己製造危險,要上帝來保護。面對魔鬼的挑戰,耶穌引用《申命記》第6章第16節:「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問題來了!我們知道上帝不會犯罪,那如何「試探」衪呢?其意思又是什麼呢?其實,原文引用了以色列人在瑪撒的事件。那時以色列人因無水飲,就向上帝發怨言:「上帝不保守我們,而埃及什麼都有,為何我要在此送死呢?」他們的目的,是希望以言語刺激上帝,即刻為其解決問題。但其實,他們就是不信上帝,甚至要上帝按其意願及方法來解決問題。所以,他們是[以自我為中心];而這也是魔鬼對耶穌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試探」。

在我們的生活中,好難避免不如意的事情發生。這些事情包括:考試成績不理想,找不到好學校;家庭不和、失戀、失業、婚姻破裂、疾病、意外,生意失敗及親人離世等。在這些事情發生時,還未成定局,我們會祈求上帝的幫助,盼望可有轉機;甚至希望事情按自己的心意發展。若遲遲未有改善,我們可能會如以色列人般,向上帝發怨言:「祢為何不保守我?祢去了那裏?為何容讓這事發生?」嚴重的,是有人因此而離開教會。甚至,不再相信耶穌。

其實,若我們比較3個回合的「試探」對話,就可以看到魔鬼「試探」的目的,包括:否定『上帝兒子』的身份,且希望人敬拜他,不再『敬拜上帝』;簡單來說,就是破壞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當你在教會時間多一些,就有機會見到以下情況:那些原來積極事奉的,魔鬼會用盡方法,使他泠淡;那些穩定上教會的,魔鬼會使他穩定,偶然才回來。那些認自己是基督徒的,因種種事情發生,而不再承認。還有,即使今日你勝過「試探」,像耶穌一樣。但魔鬼是不會放棄的。第13節讓我們知道,他會抓緊機會,再回來。

看似好負面,像是無路可走。但好消息是,經文話訴我們,耶穌基督已代表全人類,向相信祂的人,示範如何勝過「試探」。就是靠上帝的話語來生活,而不再[忽視屬靈需要],不再抓住[錯誤嘅人生追求],並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去面對困境,來回應魔鬼,勝過「試探」。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