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婚宴中,主角必然是一對新人,其他親友賓客充其量只是配角。但是,當我們細讀約翰福音第二章,就會發現在加利利湖邊的迦拿舉行的這場婚宴中,新人並不是主角,主角是另有其人。
筵席,是聖經中常見的圖畫,具有豐富的象徵意義。舊約聖經常以豐盛的筵席去描繪上帝的掌權和統治,更宣告上帝將藉着彌賽亞帶來筵席,讓子民得享歡樂和美滿。這是猶太人一直等候實現的盼望。正如以賽亞先知說:「在這山上,萬軍之耶和華必為萬民擺設筵席,有肥甘與美酒……他已吞滅死亡直到永遠……。」(賽25:6-8)
所以,約翰福音描述一場猶太人的婚宴為耶穌在世上公開職事的起點,絕非偶然為之,而是刻意隱藏深刻意義的。熟悉猶太文化的讀者,看見耶穌親臨這平凡的婚宴,看見他以水變酒—最好的酒,將筵席帶到最高點,便知道他才是婚宴的真正主角,他就是為上帝國度筵席帶來歡樂的彌賽亞。這故事是個「記號」,目的是說明耶穌的身分和工作。這故事讓人看見,耶穌並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那種用武力征服世界的救主,也不僅僅是舊約聖經裡的先知君王,他卻是上帝的兒子,是創造世界的主,也是帶來彌賽亞筵席的獨一救主。
一、 遵從天父,體恤母親
3酒用完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
4耶穌說:「母親,我與你何干呢?我的時候還沒有到。」5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吧。」
在故事的開始,婚宴中途出現危機:筵席未完,酒已經喝光了。古代的猶太人十分重視婚禮,認為辦婚事必須風風光光、妥妥當當地按照風俗辦。結婚慶典一連七日舉行,若預備不足,中途便沒酒奉客,不單令場面尷尬,主人家更是顏面盡失。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大概跟主人家關係密切,當知道出事了,便着緊地向耶穌求助:「他們沒酒了」,媽媽明顯想兒子出手解決問題。
對於馬利亞的要求,耶穌說:「母親(原文作「婦人」),我與你何干呢?我的時候還沒有到。」(4節)耶穌稱呼母親為「婦人」,按我們華人文化的觀念,聽起來十分不敬。不過,原文的「婦人」只是對女士較為正式的稱呼,本身沒有貶意;而且,猶太人有稱呼母親為「婦人」的,也無不敬之意。約翰福音記載了耶穌兩次稱呼母親為「婦人」:一次是在這婚宴中,另一次是在第19章,耶穌被釘在十架上,臨死前把母親交託給站在旁邊的他所愛的門徒—「他對母親說:『婦人,看啊,這是你的兒子!』」(19:26,新漢語譯本)。由此可見,耶穌稱呼母親為「婦人」並沒有不敬,反而是刻意引起母親注意,聽他以下要說的話。
耶穌繼續對馬利亞說「我與你何干呢?」,聽起來的確有點兀突,卻絕非無禮,而是要堅定地表明心聲—「這是你的事情,怎麼會跟我也有關係呢?」按照上帝的計劃,耶穌在地上的工作是有時間上的先後次序的,有些事要先做,有些事要等待合適的時候才做。「我的時候還沒有到」—耶穌要說的,是現時還未到顯明他的權能和身分的時候。
耶穌這回應是要向母親說明,他首先要遵從天父上帝的旨意,而他的職事不應受制於任何人,包括他母親。在馬利亞的眼中,只有她自己與耶穌之間的母子關係。但耶穌要為這個關係重新劃定界線:耶穌首先是天父上帝的兒子,他必須遵行上帝的意旨,並以上帝為最終的順服對象;同時,耶穌尊重地上的母親馬利亞,卻斷不能事事聽命於她。
馬利亞隨即這樣回應—「她對僕人這樣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吧』」(5節),顯明她完全明白耶穌的意思,並且全心順服。馬利亞降服於耶穌的主權,她在這當下也瞥見耶穌的榮光,讓主的真光照進她的生命裡。
二、 憐憫施恩,彰顯神榮
耶穌本來不想在這時候行神蹟,因為顯出他榮耀的時候仍未到。但是,耶穌體恤母親的感受,又憐憫面臨困境的這家人,便依照母親的意願,作出行動。
第6節,經文說那裡有「六口大石缸」。每口石缸可以盛載兩、三桶水,六口就有18桶水,以每桶等於40公升來計算,總計大概等於900支紅酒(每支750毫升)的容量,相當驚人!主人家其實預備充足,用石缸儲備了這麼多水,讓賓客做潔淨禮儀,但是他們卻沒有足夠的酒奉客。經文強調,這些石缸是按照猶太人潔淨禮的規矩而設的。當時宗教領袖的認為,石缸所盛載的水才達到宗教上的潔淨要求。主人家可能為了滿足這人為添加的禮儀要求(這並不是舊約律法上的要求),便耗費大筆金錢去請石匠鑿石做大水缸,剩下的錢不多,便無法預備足夠的酒奉客。耶穌憐憫這家人,也體恤馬利亞,就行了用水變酒的神蹟。
7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8耶穌又說:「現在舀出來,送給宴會總管。」他們就送了去。
旁人不知曉下,耶穌把石缸裡的水都變成酒,讓這筵席可以繼續下去,而且比之前更豐盛和喜樂。在場的僕人遵照耶穌的吩咐,從石缸舀出由水變成的酒,送給宴會總管去試飲。宴會總管品嚐後,忍不住要怪責新郎—「人家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人喝夠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現在!」這新酒真是好得令人驚嘆,不同凡響,遠遠勝過舊酒!
耶穌的來臨,實現了舊約聖經中對上帝國度來臨的應許,成全了甚至超越了猶太宗教禮儀的意義。這些原本用來潔淨和守禮儀的平淡無味的水,因着耶穌—彌賽亞的施恩行動,變成了讓眾民同歡同慶的美酒。這源源不絕的美酒,不單滿足了此時人間宴席的需要,更展示了上帝國度筵席的喜樂和豐盛,蘊藏着湧到永遠的力量,正如耶穌說:「人若渴了,到我這裏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將流出活水的江河來。』」(7:37-38)。
按照猶太人的慣例,婚宴的主人家拿出好酒來奉客時,會拿起酒杯,說出頌禱詞,就是用一句簡短的禱文,去頌讚葡萄樹果實的創造者—酒的創造者。迦拿的婚宴中,當主人家舉起酒杯,說出說出頌禱詞時,他還未知道耶穌使水變成了酒,這杯中物是耶穌的新創造,他頌禱的對象—創造主—就是耶穌!約翰福音的敍事讓我們明白,耶穌是創造主,就是上帝。
此時,我們終於明白耶穌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的意思。這時候,耶穌仍未可以把他的身分完全表露出來。他卻為了尊重母親,憐憫這家人,做了以水變酒的神蹟。這神蹟就成為一個記號,說明了耶穌就是造物主,就是那位太初已存在、與上帝同在、就是上帝的道,如今他「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1:14)。
三、 瞥見榮光,至於信
耶穌親自來到迦拿的婚宴,成為當中的主角。約翰福音的敍事宣告,彌賽亞已經來臨了,彌賽亞的筵席已經開始了。耶穌來,不單為萬民帶來歡樂,更顛覆了猶太的宗教禮儀,除去當中人為添加的壓迫和枷鎖,而成全其真正的意義。原先用於潔淨禮的器皿,如今盛載了全新的東西。耶穌的新酒取代了舊酒。耶穌以活水湧流、恩典豐沛的喜樂新生命,取代了死氣沉沉、被黑暗困鎖的舊生命。
在故事的尾聲,約翰寫道「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了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11節)在約翰福音,「神蹟」就是「記號」。記號具有啟示和指引的作用,讓人從中看到以往隱藏的事。馬利亞、門徒和約翰福音的讀者,看見迦拿婚宴中以水變酒這神蹟記號,便明白耶穌和他的職事是從上帝而來的,從他身上瞥見上帝的榮耀,就信了他!
約翰福音中的「榮耀」,是指耶穌被釘在十架上所成就的救贖。所以,我們必須從耶穌被釘受死而後復活的角度,回頭看這以水變酒的神蹟記號。耶穌的榮耀,不是世間所推崇的那種榮耀—亮麗的外表、攝人的魅力、萬人追棒的成功、卓越的才能,而是他的榮光能夠照亮黑暗,能夠蘇醒人心,能夠消滅苦罪的權勢。耶穌的言說和行動,通常不是令人舒心快活的那樣,卻帶給人衝擊和不安,促使人從迷糊中覺醒,看見自己內裡的幽暗和軟弱。
「光照耀黑暗,黑暗卻不領會光。」(1:5,新漢語譯本)世間中,人心裡,多少黑暗,多少扭曲!耶穌的榮光要照射進去。他的言說、行動和整個生命,都完全流露和彰顯上帝的恩典和真理。他要除去黑暗的困鎖,拯救和釋放他的子民。耶穌呼召人悔改,接受他的光,進入他的筵席,與他一同歡喜快樂。
迦拿婚宴帶給我們的信息,就是耶穌到來,要改變我們的舊有心態、改變我們慣性的宗教行為、改變我們因循的習性。我們若曾有特別的信仰經歷,曾看見上帝所行的奇事,當然要珍惜和重視。但不只如此,我們還要思想和領悟這些記號所代表的信仰意義,包括:上帝要讓我們對祂有什麼新的認識?要我們的生命有什麼更新和改變?反之,若然我們只是盲目地守住那特別的經歷,而不作反省,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和信心就會永遠停留在「嬰孩吃奶」的階段,不會成長。
我們對於自己所創造或維護的禮儀和習俗,都很珍惜。不過,耶穌在迦拿婚宴中展現祂的榮光、帶來的更新改變,促使我們要好好反省,勇於接受更新和改變。我們要勇敢地面對自己和教會過去的經歷,也要勇敢地審視慣常的信仰習慣、傳統和禮儀。耶穌以新酒取代舊酒,以豐沛的恩典取代對人施加的枷鎖和轄制。讓我們謹記,任何經驗、習慣和傳統都不應攔阻人親近主、認識主和經歷主。我們要因應時代處境和人心需要的變化,作出合乎聖道的更新,才能使舊的變為新的,才能領悟信仰傳統和習慣的精義所在,才能保存和發揮當中的價值,才能幫助人在此時此地認識、敬拜和跟隨主。在十六、十七世紀推動教會改革運動的眾先賢,為後世教會留下了重要的屬靈教導,就是提醒教會必須是經常自我改革的教會。
讓我分享一項本堂快將推行的更新工作。在今年4月20日復活主日開始,本堂將實行崇拜禮序和禮文更新,包括:用更貼近當代和容易明白的言語帶領崇拜,改善禮序的編排和執行,使之更有效和貫徹地傳遞信仰意義,並且在本會信仰傳統的規範下加添一些靈活變化。目的是讓會眾更領會和投入崇拜之中,幫助大家敬拜上帝。在適當的時候,我會向各位介紹各項更新的內容,也會提早通告或培訓相關的崇拜帶領者。
在反省自己、審視教會的過程中,在更新求變的探索中,我們會遇到攔阻和挑戰,心裡會有疑慮和困惑,但我們更應當注目於耶穌,瞥見他的榮光,順服他、聽從他和忠心完成他所交託的工作。
讓我引用區牧目前帶領修訂的區會禮文中的「教會改革紀念日禱文」 中的一部分,帶領大家祈禱:
「萬有的主上帝,我們雖然失信,但你卻仍是可信的。你從不放棄屬你的人,在歷史洪流中一直保守教會,引領她走在你的旨意之中。主亦曾在聖會之中,興起忠信的僕人,除去各種偏差的教導,宣揚純正的福音。
今日,我們繼續為大公聖會祈禱,求你復興教會,賜我們智慧與勇氣。在我們軟弱時,求你堅固;腐化時,求你潔淨;有過失,求你更正;缺乏時,求你供給。求你藉聖靈引領我們,幫助我們彼此相愛,連於元首基督,使我們能在這世代之中,繼續宣告上帝憐愛世人和天國來臨的好消息,引領人進入你的國度,直到基督再來的時候。奉耶穌的名祈禱,誠心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