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姊妹!早晨!願恩惠平安從天父上帝,並主耶穌基督,歸與聖會大眾!誠心所願!在一次教會的大旅行中,一對夫婦與其十二歲兒子,邀請了眾多親戚朋友一齊參加。一行幾十人,透過與弟兄姊妹一起遊玩和相處,他們很快就熟落了。在整個旅程中,分別分為三個組別:男士們、女士及少年人,他們各自遊玩。回程時,因參與人數眾多,兩夫婦需分開坐不同的旅遊巴。但相約在北角提早下車,與親戚朋友及一些弟兄姊妹,一起到一間酒樓晚膳。當到達酒樓時,兩夫婦才發現不見了兒子,他們都以為跟藉對方。結果一起回教會,卻見兒子坐在傳道人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兩夫婦見此情境,四目交投,感覺十分奇怪。最後,其中一位按捺不住,向兒子說:「孩子!為何要這樣待我們呢?你不知我們非常擔心,到處找你嗎?」想不到兒子竟回答說:「為甚麼找我呢?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教會嗎?」若你作為父母?你會有何反應?有什麼感受呢?若我告訴你,這對父母就是約瑟和馬利亞,而這少年人就是耶穌,你又有何想法?
請大家與我一起讀今日的經文,《路加福音》第2章第41至52節:「每年逾越節,衪父母都上耶路撒冷去。當衪十二歲的時候,他們按著過節的規矩上去。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衪的父母並不知道,以為衪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的路程才在親屬和熟悉的人中找衪,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衪。過了三天,他們發現衪在聖殿裏,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凡聽見衪的人都對衪的聰明和應對感到驚奇。衪父母看見就很驚奇。衪母親對衪說:『我兒啊,為甚麼對我們這樣做呢?看哪,祢父親和我很焦急,到處找祢!』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找我呢?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裏嗎?』衪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衪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衪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裏。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衪的心,都一齊增長。」當你讀這段經文時,不知是否有以下的疑問:首先,按照41節所說,若約瑟一家每年必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為何路加只選擇這一次作記錄?為何在42節中,特別強調耶穌當時是12歲?這年紀有什麼特別?為何耶穌不作任何交代就留在聖殿中 (43節)?還有,為何一整天才發現兒子不見了 (44節)?約瑟和馬利亞是怎樣作父母的?而當父母向其表示擔心時,為何耶穌這樣不孝說:「為甚麼找我呢?」(49節)?最後,這段經文的目的和應用又是什麼呢?
讓我們一起從經文中找尋答案。第41節:「每年逾越節,衪父母都上耶路撒冷去。」按照《律法》規定,所有以色列成年男子,都要一年三次到聖殿守節。而這三次是指三個節期,分別是:除酵節、收割節及收藏節。當中,對猶太人最重要的,是除酵節,即《路加福音》第2章中的 [逾越節]。什麼是 [逾越節]?按照《出埃及記》,當上帝對埃及施行第十災:殺長子前,其吩咐所有以色列人,要將羔羊的血,塗在其住所的門楣及兩邊門框上,使滅命天使逾越已塗羔羊血的門,就就救了所有以色列人的長子。自此,在每年三至四月間,以色列人就會守 [逾越節]。
但當時到耶路撒冷過節,並不容易。若參考上文第2章第39節,得知當時耶穌一家住在拿撒勒。由拿撒勒到耶路撒冷,距離約145公里,以每人每日行20公里計算,最少要一個星期。還未計在旅途中,因要帶水、食物、煮食用具、生火工具、野外住宿設備及防止野獸襲擊的武器等。所以,一般來說,每個家庭都預備一輛,用馬或駱駝拉的運輸車,作運載貨物之用。並且是全村的人,相約一起出發和同行,彼此照應;而行進的次序,一般會是小朋友與婦女先行,而男士則在其後,負責照料運輸車和物資。故每逢過節,就會浩浩蕩蕩而行。
經文告訴我們,耶穌一家到耶路撒冷過節,是每年都作的事。但為何路加只選擇記載耶穌12歲這次呢?原來對猶太人來說,當男子13歲時,將為其舉行 [成人禮]。你沒有聽錯,不是21歲,也不是18歲,而是13歲。這13歲對我們來說,是少年人,是中一生,但猶太人卻看為成年人。當 [成人禮] 過後,這位本是小朋友和少年人的,就成為「律法之子」。什麼是「律法之子」?即作為猶太成年男子,他有守《律法》及《律法》規定而生活的責任。其作為會堂成員之一,可在會堂中讀經。如在没有會堂的地方,他可與其他猶太成年男子,共同組織會堂。既然13歲,可有這樣大的改變;那12歲的耶穌,就是預備進入這成年階段。故他可作為小孩,跟母親行在隊伍的前頭;亦可預備學做成人,在隊伍的後方,協助父親守護運輸車和物資。
好不容易到了耶路撒冷過節,但按《律法》規定,[逾越節] 只有7日,且只是頭一天及最後一天才有聚會,故很快又起程回拿撒勒。但正如剛才所說,因耶穌12歲這年齡,既不大也不少,衪可跟著媽媽,又可跟著爸爸;故約瑟和馬利亞,都以為耶穌跟著另一方,不知衪仍留在聖殿中。行了一日,相信是在晚飯時,兩夫婦才發覺不見了耶穌。其後,再在回程隊伍中找衪,但卻找不到,故決定回耶路撒冷。又行了一日,到了耶路撒冷,就在城中尋找,但仍找不到。最後,才在聖殿中見到耶穌。故由出發行了一日,回程一日,找尋又一日,到再見耶穌時,一來一回加尋找,已三日了。
我想對約瑟和馬利亞來說,他們完全意想不到,耶穌竟沒有與他們回拿撒勒,而是留在耶路撒冷。而更沒有想的,耶穌留在聖殿的目的,竟是與精通《律法》的教師們,一起講論上帝的話語。按照47節所說,所有聽見他們對答,看到事情發生的人,包括馬利亞和約瑟,都驚奇耶穌的聰明和應對。面對這情境,作為父母,找到三日不見的兒子,自然向其查問:「孩子!為何你要這樣待我們呢?你是否知道我們非常擔心,到處找你嗎?」這擔心按經文所說,是焦急;在希臘文原文中,有痛苦的意思。我相信作為父母,尤其是曾經歷找不到子女的時候,這種心急如焚的心情,實在難以形容。但最使約瑟和馬利亞驚奇和費解的,是耶穌其後的回答。請大家與我一起讀第49節:「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找我呢?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裏嗎?』」「為甚麼找我呢?」這句話表面看來,非常無情;以子女對待父母的態度來說,更是不孝。再看看其後耶穌所說的理由:「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裏嗎?」更是不能理喻。但其實,這句說話還有另一個翻譯;就是:「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那究竟是什麼事呢?
若我們留意路加對經文的編排,就會發現,除了我們正看的這段經文外,還有另一段有關聖殿的敘事,就是上文:第2章第21至40節。當我們將這兩段經文表列出來,就會看到很多它們之間的共通點。例如:兩段經文的主角,都是約瑟、馬利亞和耶穌;兩次旅程都是上耶路撒冷,其後回到拿撒勒;最後,均論到耶穌的智慧和成長。但它們記述的時間卻不同:一個是耶穌出生後八日,將主獻呈給上帝;另一個是耶穌12歲時過逾越節。但這兩個行動,均是為了遵行《律法》。同時,兩段經文均有講在聖殿中,遇上一些事待上帝的人:一個是西面和亞拿,另一個是一些教師。兩段經文同樣都論到,作為父母的約瑟和馬利亞的反應,大致上都是驚奇和不明白。而這兩段經文,同樣記述有關耶穌的評論:一段是西面的評論,另一是係耶穌的自述。而這裏亦是兩段經文中,最重要的部份。分別是第49節的「以我父的事為念」,並第30和32節的:「上帝的救恩」、「外邦人嘅光」及「以色列嘅榮耀」。所以,這裏告訴我們,耶穌是以其天上的父 ――― 就是父上帝所關心的事為其所掛念。父上帝所關心的,是什麼事呢?就是上帝透過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後從死裏復活,為人類帶來永恆盼望的救恩。這救恩不但是「以色列的榮耀」,為猶太人而設;同時,亦惠及其他族群,成為「外邦人的光」。因此,這就是耶穌作為基督,作為上帝兒子的自我身份認知。其知道自己來到這世界的目的,就是拯救世人。而其之所以留在聖殿中,就是為其在世的使命作準備。同時,這對耶穌身份和使命的認知,其實在約12年前,上帝早已藉西面和亞拿,告知約瑟和馬利亞。只是他們雖作為耶穌在地上的父母,但並不理解上帝在耶穌身上的旨意。而經文最後兩節,是簡述其後耶穌的成長,並表示其沒有忘記作為兒子的身份仁責任,就是在生活上順從地上的父母。
論到身份、使命和責任,耶穌作為上帝的兒子,其有基督的身份,故祂有拯救世人的使命和責任。那我們呢?你知道我們這些相信耶穌的人,有何身份?未信的人怎樣稱呼我們?正確,就是基督徒 ――― 基督的門徒。一群跟隨基督、學習和效法基督的人,是承接基督、眾使徒,並過去歷代教會中,先聖先賢未完成工作的人,就是使未信耶穌的人得著救恩。我想要我們所認識的未信者,收到這份禮物;或者,我們撫心自問:首先,我們是否如耶穌般,以上帝的事為念?且在生活上常作準備呢?我們對上帝話語的認識有多少呢?我瞭解上帝在我身上的旨意嗎?在平常的日子,我是怎樣生活?怎樣在家人、親戚、朋友和鄰舍中作見證?我們是否以上帝的事為念?我有否常為社會、世界、教會事工及未信親友祈禱呢?我想只有認清自己的身份,才知道怎樣在有限的日子裏,完成上帝給我們的使命和責任。願我們在明年2025年 ――― 新的一年中,活出我們作為基督徒的樣式,榮耀上帝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