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快樂!聖誕節是一個值得大大歡樂的日子。很多人認為聖誕節的歡樂,在於放一個長假期、可以盡情吃喝玩樂,或者藉着這日子與親朋好友相聚,又或者這個大節讓人在平淡生活中加添一些節日的儀式感:聆聽聖誕詩歌、在悅目的聖誕裝飾前合照、夜色中欣賞璀璨的燈飾、吃個豐盛的聖誕大餐、甚至特地來到教堂參加崇拜。總的來說,對很多人來說,聖誕節的意義是加添人間幾分溫暖和歡愉。
不過,聖誕節之所以「普世歡騰」,絕對不僅僅是這樣。聖誕節的主角對這世界、對每一個生命、對你和我都極為重要;我們歡慶聖誕,不只是慶祝他的生辰,而是慶祝他為這世界和全人類帶來新生。在過去四個主日,教會藉着聖道宣講和禮儀,預備人們期望和迎接這位主角來臨:這位救主在歷史中已經來臨,完成了上帝的救贖工作;他又將要在歷史的終末再來,使天國完全實現。
一、 在時間以先,主角已登場
約翰福音第一章的前半,是全卷書的序言。作者約翰精心介紹這位主角出場;就如看電影,一開始的引子使我們留意到主角,對他有初步的認識。不過,約翰的角度非常特別,與其他福音書大不相同。其他福音書的起點,是救恩歷史的開始,作者用高清鏡頭逐一瞄準主角旁邊的眾配角:那蒙大恩的女子馬利亞、她的丈夫義人約瑟、那群聽聞天使報佳音而又戰兢又喜悅的牧羊人、那幾位千里迢迢而來尋找新生王的東方智者、在曠野呼喊悔改信息的施洗約翰等等。這些鋪排使我們越來越期待真正的主角出場,最終鏡頭也落在他身上了。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都是藉著他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約1:1-3)
約翰福音卻不是這樣。它的起點不是二千年多前的聖誕夜,作者甚至不是用一般的攝影鏡頭,而是帶我們透過天文望遠鏡,穿越時間和空間,追溯到時間以先、人類歷史之前、宇宙洪荒全然混沌的「太初」。這主角已經存在,並且登場。他與上帝同在,參與創造這個世界和其中的萬物,將生命賜下。約翰一步一步把謎底揭開:這主角就是上帝的「道」,即是上帝的言說:藉着道,上帝表述和顯明自己;藉着道,上帝創造世界——他說「要有光」,就有了光。道,就是耶穌基督。他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是照亮世界的光;他使被造的人有生命有盼望。「凡被造的,在他裏面有生命,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1:3下-4)
二、 受黑暗囚牢?讓真光照躍?
大家試過行夜山嗎?可能有些人試過,但上山前必然會帶備手電筒去照亮山路。沒有人願意在漆黑的晚上,沒有照明之下,走入荒山野嶺,被黑暗吞噬。我們難以想像,世界一片黑暗無光、毫無秩序的景況,是多麼恐怖。當上帝說「要有光」,光就出現,自此一直照耀黑暗、制服黑暗。黑暗與光明之間,自創世以來,直到如今,一直存在張力與矛盾;正如約1:5所說:「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沒有勝過光。」這句話告訴我們兩個互相矛盾的真相。一方面,「光照在黑暗裏」,照耀黑暗就是光的本質、光的使命、光存在的原因。但同時,「黑暗卻沒有勝過光」讓我們知道黑暗確實存在,而且黑暗定必不接受光、拒絕光,更試圖熄滅光。不過,由始至終,黑暗無法勝過光。因為這光就是耶穌基督,是上帝的道,必然有壓倒性的勝利。
光照躍黑暗,黑暗卻頑固地不接受光。黑暗無法理解光明,它不能靠着自己去認識光明。眼睛昏黑的,無法自己領自己走入光明。黑暗反對、恨惡、拒絕光明,因為它無法理解光明。這光是發自真理的光,真理實在太震撼了、太難以理解了、太惹人討厭了。這個世界所能理解和接受的「真理」,只是無傷大雅、不討人厭的「小道理」,至於那改變生命方向、顛覆固有思想、扭轉人生選擇的真理,世人是不願接受的,寧可避之則吉,甚至極力抗拒。
人寧願被黑暗囚禁,也不肯接受光明進入生命,去驅走內裡自己不願承認和面對的幽暗。人更擅長隱藏內裡的幽暗,而維護一個端莊體統、受人認同的外表。
近期有一宗轟動國際的罪案,發生在法國一個寧靜的小鎮馬松。主犯多明尼克現年72歲,一直以來扮演一個正常丈夫、正常父親的角色。他卻在過去十年間,經常下藥迷暈妻子,並在網上招攬和唆使數十名陌生男子,趁着妻子昏迷不醒時到家裡去性侵她,更把過程攝錄下來。在審訊期間,他說「一切都是老婆的錯」,因為她不肯滿足他的荒唐要求,還抱怨說審判毀了他的人生。至於其他共犯有八十人,但被查出身分的有五十人,他們由年輕到年老都有,都是身分極為普通,幾乎沒有共通點,因此媒體稱他們是「普通人先生」。這些普通人有正常的理解力和分辨能力,卻在明知受害人處於昏迷狀態下仍然強行侵犯;事發後,當中只有少數人肯認罪,其餘36人死不認罪,並在審訊時用諸多理由作無罪辯護。受害人吉賽兒上庭時作證時,悲憤莫名:「聽到這些辯解,彷彿錯的人是我!」主犯多明尼克認罪後,指向那些不認罪的被告說:「他們每一個都知情,每一個都是強暴犯,跟我一樣。」
這事揭露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看似完全正常的普通人,絕非大奸大惡之人,竟然能如此放縱內裡之惡念,肆無忌憚地行出如此大惡,還死不悔改。
當人拒絕真光,生命裡的黑暗就會蔓延,隱伏的罪惡就肆無忌憚,直至把人吞噬。人最根本的罪,不是言行上可見的惡,而是人在根本上拒絕創造他的上帝,不承認上帝在他生命中的主權,卻堅持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罪就是從這裡開始,進入了生命。一旦進入,就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侵襲生命的方方面面。先是從內心生苦毒、怨恨、自憐、驕傲、嫉妒、絕望、詭詐、貪戀等等罪惡,罪惡更伸出利爪,伺機去攻擊這個人和他四周的人。正如耶穌說:「你裏面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6:23下)
黑暗中的人極需要光的照耀。惟有在光照之下,人才能認清自己的本相,看清生命必須作的選擇。耶穌基督是真光,他來到這世界,為要照亮世上一切的人,但他所造的人卻不認識他、拒絕他。他用世人難以理解的方式來進入這世界,成為馬糟上的嬰孩,以卑微和脆弱樣式,與世人同行,有血有肉地顯明上帝的恩典和真理,去震撼和照亮這個慣受黑暗支配的世界。他又走上十架,用他的死去征服黑暗,消滅罪的權勢,極致地彰顯上帝的榮耀。被黑暗囚牢的人,因相信他的名,就得着釋放,就重新得着生命和盼望。耶穌說:「我就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必不在黑暗裏走,卻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12)
面對基督,每一個人都要作出選擇,要麼人要完全的接受祂,要麼人便要拒絕祂,沒有中間的路線。我們都要為自己的生命作出選擇,承受後果。願意我們都接受並且不斷接受基督到我們生命中,讓他作我們生命的光,作我們生命的王!
三、 生命滿枷鎖,惟基督是盼
近期《破·地獄》這齣電影大受歡迎。影片用了道教超渡死人的儀式作題材,卻觸及了人生中許多難題和傷痛,平常不容易說出口和面對。觀影的人深有共鳴,情感得着宣洩,反思良多。戲中有這一句:「不止死人要超渡,生人也需要破地獄,生人都有好多地獄。」信耶穌的人當然明白,戲中的「破地獄」儀式並不能帶來真正的救贖。那麼,人怎樣能跨越不能承受的痛,怎樣能面對人生中難以面對的破碎?
佛家有這一句話:看破、放下、自在。這當然有其道理和智慧。但是,這句話的背後,假設了人有自我超脫的能力,實在是不够現實。若人坦然面對自己的本相,便不得不承認自己不過是被造的人,是有限的,是不能靠自己得以超脫的,也無法自己救贖自己。生命中的殘缺,人不能用自己的方法去扭轉;生命的破碎,只能靠那創造生命的主藉着基督施行修復,帶來真止的治癒。我們惟一能夠做的,就是以信心接受基督的拯救,把破碎的生命交給他去醫治。
基督因着愛和憐憫,為了每一個被困苦、罪惡和死亡困鎖的人,放下天上的尊榮,降生到凡塵,經歷人間的悲歡離合,向敵視和懷疑他的世人宣告和顯明上帝的恩典和真理,並付上生命的代價去拯救世人,進入世人的傷痛,以愛去縫合生命的傷口。
我想起我的大表哥的故事。童年時,他的雙親先後離世,幾姊弟頓失依靠,成為孤兒,成長歷程非常孤單和悲苦。長大後,他做海員謀生,曾經遭遇海難,幾乎命喪大海。辛勞了大半生,如今老了,又發現患上後期癌症。在人看來,他的人生真是苦啊。說起舊事,他也不禁老淚縱橫。但是,上帝對他的憐憫和拯救,實在超越人能想像。在病榻上,幾位基督徒的關懷和幫助令他深受感動,他也打開心門聆聽福音。他漸漸回想起,在童年時,孤兒院院長曾領他信主和為他施洗;當他掉入海中幾乎沒頂時,他呼求上帝拯救,便奇妙地獲救。原來,在他悲苦和危難之時,基督的光已進入他的生命,照亮他的生命。這樣,他重新歸向救主,並在病床上接受堅信禮。今天,他仍要面對身體的病痛和生活的困苦,但從他的說話和眼神,我感受到他的生命得着治癒。他不再驚怕和憂傷,不再埋怨和勉強別人,卻常常表達對上帝的感恩和對別人關懷的感謝,因為他把生命的一切都交託給那位拯救他的主。「那光是真光,來到世上,照亮所有的人。」(9節)基督的光已經照亮他的生命。
經文的中間(6-9節),出現一個人物—施洗約翰。他一生的目標和使命,就是為光作見證,他就是指向基督的活路標。今天,在座中每一個接受基督、得着救恩的人,願我們都起來向四周的人見證基督的拯救大能,幫助人來就近這光。今天受洗和轉會的弟兄姊妹,各自在人生的不同境況中認識和歸向基督,各自述說基督在他們生命中的工作。願意他們和眾弟兄姊妹都繼續蒙基督光照,生命越發光明、越發豐盛,並且一生為主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