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灣仔堂都在十月前後定一個主日為「聖樂主日」。本來聖樂主日並無必要,因為聖樂是崇拜中必有的元素,它是信徒頌讚上帝、沉浸在聖言中的重要工具。教會設立聖樂主日當然有其目的,是為了喚起信徒珍惜和善用音樂—這份由上帝創造和賜予人類的美妙禮物,藉着音樂的詩意、情感、優美和動力,去反映創造主的榮美和豐盛,去述說祂的聖善和全能,去幫助我們從心發出對主上帝的頌讚、感恩和祈求。不但如此,在聖靈的引導下,音樂結合文字去演繹上帝的道,能更傳情達意,讓道種深植,銘刻心靈,更新我們的知情意行。聖樂跨越古今,也超越國界、族群、語言和文化,讓歷世歷代、萬國萬族中的信徒,能夠在真道上同歸於一,達致聖徒相通。
不過,我們應當為聖樂設定正確的位置,不能忽略它的價值,但也不應該過分高舉它。聖樂是一份上帝的恩賜,是一個輔助我們認識上帝、敬拜上帝的工具。它本身是工具,卻不是目的。我們若追求音樂,過於尋求上帝,便是本末倒置。我們的唱頌和奏樂,若更多是為了滿足自我、展示才華和努力,只剩下少少是為了榮耀上帝、傳述聖道,也是本末倒置。這樣,聖樂不再是「聖」樂,因為它不再被分別為聖、專獻給上帝了。
不論是帶領崇拜的事奉者,或是參與崇拜的會眾,都經常關心崇拜用什麼詩歌、用什麼形式、做什麼才比較好,才適合我們。我們卻很少問:崇拜的惟一觀者—上帝—期望有什麼人來敬拜祂。今天,我希望藉着約翰福音4章19-26節,和大家一起思想這個題目:父正尋找的敬拜者。
經文取自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在雅各井旁談道的故事。故事的場景和對話都凸顯着兩位主角之間的張力:首先,猶太人與撒馬利亞人之間世代為敵,和修本說雙方「沒有來往」(4:9)實在太客氣了,譯為「不要被對方沾污」或「有你無我」更為貼切。其次,在古代猶太人社會,男女為了避嫌,不能獨處和交談。這婦人更顯然是受社群鄙視的邊緣人,因她為了不用見人,竟然在烈日當空的赤熱中午來打井水回家!耶穌是猶太人,是男人,是受人尊敬的「老師」、「先知」,他竟與這撒馬利亞婦人對話起來,談生命、論信仰!
當時,一般猶太人不肯路經撒瑪利亞,情願繞道而走;但經文卻說耶穌「必須」經過撒瑪利亞(4:4)。顯然,耶穌刻意走近和接觸這活在幽暗之中的婦人,向她啟示祂自己,使她生命得改變;因為「光照在黑暗裏」(1:5上),而且「那光是真光,來到世上,照亮所有的人。」(1:9)
這場對話的焦點漸漸轉到信仰的核心—敬拜上帝—之上。婦人不明白敬拜的真正意義,只糾結於兩個族群之間的歷史恩怨和宗教傳統分歧:「我們(撒馬利亞人)的祖宗在這山上敬拜上帝,你們(猶太人)倒說,應當敬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4:20)。這山指基利心山,就在婦人與耶穌所在的附近。按照撒馬利亞人的傳統,應該在基利心山敬拜上帝;但猶太人卻認定只可以在耶路撒冷敬拜。這婦人認為,在「我們的」地方、按照「我們的」傳統去敬拜,是最重要的。真的如是?
穌回答說:「時候將到,你們敬拜父,既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4:21下)耶穌言明,現在是上帝的國—那救贖與榮耀的彌賽亞國度—臨近的時候,你們要認識所敬拜的是誰,祂就是你們的父!所以,敬拜是否正當,關鍵在於敬拜者是否真正認識上帝,並與祂建立像兒女和父之間的愛的關係。換言之,當我們敬拜上帝,我們首先要認識天父上帝的真性真情:祂滿有慈愛、信實和公義,祂至聖、至善、全智、全能;然後,我們應當以愛去回應祂,尊崇祂、信靠祂、聽祂的話,專一事奉祂。至於敬拜的地方、傳統或形式,是有一些屬靈意義和重要性的,但相比之下,遠遠不及敬拜者與父上帝之間的關係重要。
這種愛和敬拜上帝的關係,如何能建立起來呢?讓我們讀23-24節:「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那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敬拜他。上帝是靈,所以敬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和修本)
「讓我們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上帝」,帶領敬拜的人經常這樣引用經文。不過,這裡的「心靈」和「誠實」,是否就照字面解釋,是指人的心靈和真誠呢?
「心靈」,譯自希臘文pneuma,可解作「氣息」、「心靈」或「(聖)靈」;
「誠實」,譯自希臘文aletheia,可解「真實性」、「真理」或「事實」。
和修本選用「心靈」和「誠實」,是指人要用內裡的生命、心靈的深處,裡外一致,真誠地敬拜上帝。不過,若參考較近期出版的兩個聖經中譯本,都譯作「(聖)靈」和「真理」—見「以靈以真理」(新漢語譯本),或「靠聖靈按真理」(環球聖經譯本)。
因為「上帝是靈」(24節),必須是靠着聖靈的人才能進到上帝面前,敬拜是由聖靈所驅動的。聖靈就是真理的靈,我們惟靠聖靈,才可領受基督的真理,得以成為上帝的兒女,並曉得應當如何敬拜祂。上帝藉着聖靈住在我們裡面,我們就成了上帝的殿,成為敬拜的地方。而「真理」,更可能是指主耶穌基督,正如在約14: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換言之,人必須靠着聖靈、在基督裡,去敬拜那位超越萬有、賜予生命並接納我們為祂兒女的父上帝。這樣的人,就是父正尋找的敬拜者。(23節下)讓我們好好反思,自己是否父正尋找的敬拜者?每個主日在教堂裡崇拜,唱詩讚美上帝,甚至擔當帶領崇拜的職分,就是嗎?充滿情感地講出和唱出:「主,我敬拜祢」、「我俯伏在祢面前」,誠心誠意地禱告,就是嗎?這些敬拜的行動本身都是好的,不過,單單做了這些事,並不代表我們就是「父正尋找的敬拜者」。
因為,父上帝所期望的,是我們靠着聖靈、在基督裡去敬拜祂。若然如是,我們會尊重父上帝對我生命的主權、降服在祂的旨意之下;我們會聆聽聖靈的微聲提醒,承認自己的罪惡,接受聖靈的感化和更新;我們會常與耶穌基督結連,活出福音,實踐天國的生活方式。如果我們在崇拜中的宣告、頌唱和禱告以外,能夠在教堂裡和教堂外,在人前和人後,在暗室和公共空間中,都這樣行出來、活出來,就是真正的敬拜者,就是「父正尋找的敬拜者」。
昔日,猶太人以為去耶路撒冷朝聖,便是盡了敬拜上帝的責任。可惜,當他們沒有實踐上帝所教導和指示的真理,那不過是虛有其表,假冒為善。同樣,今天不論我們有什麼敬拜行動,若我們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只想操控一切,只想滿足自己,卻不關心上帝對拯救和更新這世界的心意,不回應上帝的呼喚,不承擔上帝給我們的使命,我們的敬拜也不過是自欺欺人。相反,若我們尊上帝為大,以上帝為樂,知道一生的事在祂手中,凡事感恩、凡事交託、凡事祈求,讓祂作主、配合祂的工作,我們就是活在敬拜之中。
在雅各井旁,主耶穌跨越了許多藩籬,去接觸這婦人,讓她認識真正的敬拜,帶領她成為天父的女兒,離開黑暗,進入光明。「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耶穌基督已經來了,祂把真正的敬拜賜給人。真正的敬拜不受限於任何聖地、任何形式,而是被耶穌基督的救贖工作所啟動,被聖靈的更新工作所推展,使各族各方、不同時空、跨越階層的聖徒能相通,實現合一、共融的敬拜。因此,崇拜中的「我—祢」關係,不再是我一個人在敬拜上帝、享受與上帝一起,而是整個群體合而為一,一同朝見上帝,一同與上帝愛中契合,一同述說上帝的慈愛和信實。我們藉着頌唱詩歌,口唱心和,聲合為一,使我們結連一起,同心頌讚上帝。
最後,讓我向聖樂事奉者和整體會眾提出一些關於崇拜生活的提醒。
先是對聖樂事奉者:知道各位都努力在自己的事奉崗位上力求進步,事奉中也要克服許多身心和時間上的限制,並不容易。願主加給你們力量和忍耐,在持久的事奉和訓練中,不自滿、不失望、不放棄,盼望將來。同時,也願你們慎防自我中心、凸顯自我、與人比較的試探。讓我們在聖靈的提醒和光照下,向主承認自己的掙扎與軟弱,並求主幫助我們除掉自卑或驕傲,能釋然面對別人的掌聲與批評,能放下個人的偏執,能與團隊共融合一。也請撫心自問:我正在追求什麼?是音樂上的成果,是個人的滿足,還是上帝被尊崇、聖道被傳開?
然後是對整體會眾:讓我們一心一意、全人投入崇拜當中,不論是唱詩、禱告、認信、奉獻,還是「聽」十誡、「聽」讀經、「聽」獻詩、「聽」講道。願我們耳中所聽的,口裡承認,心裡相信,並且實行出來。這就是作為會眾—蒙上帝召出來去敬拜祂的人—所應當做的。
唱詩,是信徒向上帝表達內心的讚美、感恩、祈求的方式;不是要有「靚聲」和懂得唱歌的才去唱,認為自己唱得不好就不唱。就如祈禱,難道要祈禱得動聽、有深度才去祈禱?不是的!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去向天父禱告,去唱詩稱謝祂。正如雅5:13所說:「你們中間若有人受苦,他該禱告;有人喜樂,他該歌頌。」
詩歌盛載着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信徒與上帝相遇的見證。唱詩是我們的信仰表達,也是一種屬靈操練。我們透過詩人的見證,學習感恩、讚美、認罪、呼求,真誠面對上帝和認識自己,念記上帝的作為與屬性,並學習等候和順服上帝。喜樂中應當歌頌,苦難中也可以向上帝歌唱,因為「祂使人夜間歌唱」(伯35:10)。我們所信的上帝是一位能使人在夜間、在困苦中、在崎嶇道路中歌唱的上帝。十九世紀英國著名佈道家司布真曾說:「按著本性,我們無法在夜間歌唱,無法在難過時讚美」;不過,當「我沒有了力量,是上帝給我力量。我沒有了歌詞,是上帝給我歌詞。我不想歌唱,是上帝感動我歌唱。我沒有聽眾,上帝是我惟一的聽者」。多年前,在我人生中一個艱難的時刻,負責在一個神學生聚會中帶領詩歌敬拜。當時,我選了讚美之泉的詩歌【沙漠中的讚美】,作為我對上帝的認信和生命提醒。容我分享副歌的詩詞:
凡事信靠主,不失去盼望,因為我的主仍然在掌權,
祂必在沙漠開江河,在曠野開道路,
雖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我要在沙漠中讚美,
在曠野中宣告,我的主永遠掌權。
願我們都成為父正尋找的敬拜者,以靈以真理敬拜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