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重溫

2024年4月21日 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徒4:5-12)
盧淑娟牧師

在使徒行傳的一開始記載,復活的耶穌在升天前,差遣眾門徒成為祂在地上的見證人,要到普天下去將福音廣傳。從此,使徒行傳從救恩歷史的角度描述新約教會的誕生和擴展:由軟弱卑微的信徒所組成的教會,得着聖靈的幫助,面對各種內憂外患,在各種挑戰、衝擊和掙扎中漸漸成長、成熟。在今天講道經文所在的第四章,教會第一次面對信仰迫害,為了福音緣故而受到敵視。在隨後的二千年,為福音受苦成為教會的常態,是教會存在的一個特徵。這正如主耶穌開始事奉時,民眾普遍對他有好感,當權者卻盯上了他。由於耶穌和他的跟隨者深得民心,當權者有所顧忌,不敢貿然採取行動。但是,後來形勢一轉,迫害便開始,民眾也會轉過來反對教會。
 
在進入講道經文之前,讓我們看看上文第三章,這裡記載了使徒奉耶穌的名行了醫治人的神蹟。那時,使徒彼得和約翰前往聖殿,在聖殿門口遇上一個經常坐在這裡乞討的瘸腿的人。這人期望使徒給點施捨,但彼得卻叫他:「看著我們!」又說:「金銀我都沒有,但我把我有的給你: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起來行走!」(徒3:6)那人的腳立時強健了,邊跳邊走,讚美上帝。
 
聖殿周圍的猶太人目睹此事,驚訝不已,便蜂擁到使徒面前。彼得開口向他們講道,大意說:這奇妙的醫治,不是他們所能做成的,而是因相信耶穌的名才得以成就;這位耶穌就是你們先祖所預言的、奉上帝差派來施行拯救的彌賽亞,你們卻把他殺害;不過,上帝使耶穌從死人中復活了。「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去;」(3:19)許多人自此信了主,單單男人已有五千人,還未計算婦女和孩子在內。(4:4)這是轟動社會的一件大事,兩個不見經傳的耶穌門徒在街頭講話,竟然有這麼多人受到號召和感染!猶太人議會裡的領袖權貴,包括長老、文士及官員,頓時感受到威脅,便逮捕了彼得和約翰,第二天大張旗鼓地審問他們。徒4:5-12記載了的審問經程,以及使徒的回應。
 
議會成員中,有根本不相信復活的事的撒都該人,他們自必然拒絕接受耶穌已復活的事實。而且,他們原本以為,殺死了號召力強大的耶穌便「天下太平」,沒想到他的門徒竟宣揚耶穌復活了,再次搞動民心。在羅馬時代,議會可以隨意捉拿及審判人,只沒有判人死刑的權柄。議會裡的權貴害怕教會快速擴展,並傳講復活的耶穌是救主的信息,會觸動羅馬政府的神經,令他們自己的地位不保,便著手威迫教會,阻止使徒傳道(參4:17)。他們審問彼得和約翰:「你們憑甚麼能力,奉誰的名做這事呢?」這些有權勢的人自感權柄受威脅,便質問使徒的「能力」來源,是奉誰的「名」(即權柄)去行此神蹟。
 
說實在,彼得和約翰本身並無卓越的能力,也無呼風喚雨的權柄。他們只是「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去行此神蹟,並「被聖靈充滿」(8節)去面對當權者的審問。按照福音書的描述,彼得和約翰只是一介草民,學識平平,無權無勢,以往下網捕魚、現在蒙召成為領人歸主的漁夫。我們還記得,在耶穌受審、被判死刑之時,彼得三次被人問及與耶穌的關係,害怕連連否認,與耶穌撇清關係。
 
但是,在使徒行傳中的彼得和約翰,當他們經歷了耶穌的復活和升天,以及聖靈降臨和充滿後,生命有翻天覆地的改變。他們受聖靈感動,竟毫無懼色地站在權貴之前,堅定地為真理申辯。他們這番勇氣,來自他們深信「除他以外,別無拯救」,也來自聖靈所賜下的信心和力量。彼得和約翰雖然站在被告的位置上,但他們不為自己申辯,卻利用這個在眾多權貴領袖前受審的機會,宣講受死和復活的基督是使人得救的惟一途徑。
 
第10節的「痊癒」和第12節的「拯救」及「得救」,在中文聖經翻譯為三個不同的詞語,但在原文它們是相同字根的。彼得從那瘸腿的人因耶穌基督的名不單身體「痊癒」了,生命也得著重生、得拯救,藉以指出真正的「拯救」不只是醫好疾患、身體康復,更是人脫離以往叛逆上帝、拒絕真理的境況,現在悔改並得救恩。
 
彼得接着在第11節引用詩篇118:22說,耶穌就是「你們匠人所丟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詩篇原初所指的應是以色列民,但如今彼得用在耶穌身上,表示:上帝在歷史中選召以色列民去參與祂的救贖計劃,到如今,上帝拯救世人的旨意,已經藉着耶穌基督所成就的救恩裡實現了。
 
「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12節)世上每個人都只有靠着耶穌的名,才能得救。堅持基督的絕對性,在這個時代會受人質疑:其他宗教信仰中也有不少洞見和智慧,基督徒憑什麼以為耶穌是惟一的「道路、真理、生命」?我們確實如此宣告,原因不是我們驕傲和無知,而是基督已經成就那不可能的事——祂受死以救贖眾罪人,祂又從死人中復活以賜信祂名的人得永生。這是歷史中發生了的事,也是我們信主的人都親身經歷過的。
 
現今社會中,人們重視私隱不受侵犯,又認為自顧自的才是常態。我們因此害怕會「打擾」或「冒犯」別人,宗教信仰這「私人」領域更是碰不得的。但是,使徒行傳中的基督徒卻視見證基督為更重要的事,藉着不斷勸說(而絕不是勉強別人或操縱心理),並用生命見證以印證福音改變生命的大能,去引導別人信服真理。他們不是憑藉卓越的能力和技巧去達致成功,而是倚靠聖靈和配合聖靈的工作,並以恆切禱告和活出見證為優先。
 
我們是否像彼得和約翰一樣,渴望用每一個機會去分享福音?很多時候,我們害怕傳福音,因為擔心福音信息會刺激和冒犯到別人,影響關係,又認為自己不懂說「好」福音,解「明」信仰,可能誤導別人,弄巧反拙。但仔細想想,這其實是我們逃避福音使命的藉口,也無異於「斬腳趾避沙蟲」(因噎廢食)。讓我們選擇更好的出路:
 
一、認真面對福音的迫切性:人若不歸向基督,就會滅亡。我們這樣才會知輕重,珍惜和好好把握傳福音的機會,而不用諸多藉口去逃避。
 
二、恆切禱告,求聖靈幫助:常為福音對象禱告,又求聖靈感動我們有見證基督的勇氣,賜下機會,並在機會來臨時幫助我們。
 
三、接受佈道裝備:不單藉此學習佈道的內容和方法,更有機會與同路人互相激勵、加添彼此的動力。
 
回想我二十年前接受「三福」佈道訓練,緣於一位相熟的姊妹先行一步,我看到她受訓後有傳福音的熱誠和勇氣,又經歷到與聖靈同工的喜樂,心裡很羨慕,好想突破自己內向和畏縮的性格,把福音傳給未信主的母親和家人朋友。就這樣,在同路人的激勵和陪伴下,我由一開始的戰兢、生硬,慢慢地找到切入點、進到福音內容,並因應對方情況作回應。
 
也從此多一點勇氣,開口邀請媽媽在床邊接受我為她禱告。當時,媽媽已是癌症末期,生命在倒數中,但我不敢與她談信仰,因為她一直以來極度抗拒福音,又常常埋怨我和姐姐信耶穌。想不到——這定然是聖靈的工作,她聽到我的邀請竟然沒有一口拒絕,只輕輕說「祈禱有咩(什麼)用」,就不出聲了。在半推半就之下,我就開始每晚在床邊為她禱告。最初她顯然很抗拒,但過了一兩晚,態度開始軟化,再過多幾晚,我感到她在默默地跟我禱告。到最後一晚,她開口對我說:「我想信耶穌。」現在回想,不是我學了佈道方法能軟化她剛硬的心,事實上在至親面前什麼都用不上的。這一切是聖靈的工作,不單在她身上,也在我身上,包括我踏出一步的勇氣和配合聖靈作工。
 
使徒行傳記載教會肩負主耶穌的大使命,跨越地域、跨越種族、跨越文化,把福音傳到普天下去。「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1:8) 從一開始,伴隨着福音的廣傳,信仰迫害沒有離開過教會。今天,我們身處的香港在宗教信仰和傳福音方面十分自由,便把為真道受苦視為稀奇和遙遠。但環顧世界,不論是在近處或遠處,在西方或東方,基督徒都要因着信仰和福音緣故而受到攔阻和迫害。
 
我們甚少會面對信仰迫害,但若我們堅守信仰,多少也會吃些苦頭,被視為異類,受人排擠或嘲諷,被人「另眼相看」。我們是否僅僅為了這少許苦頭,就不願讓同事親友知道自己是基督徒,隨俗參與別人的宗教儀式,或者對違背信仰原則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主忠誠,堅守信仰,往往與這世界所宣揚的價值背道而馳,也常是吃力不討好的。我們是否願意為真道受苦?我們誠然活在一個只想安樂、只要舒服的時代,不惜一切去逃避苦難。若然我們所傳揚的福音、所傳遞的信仰,只有救恩的福氣,例如:永生、赦罪、喜樂、平安、醫治和人生意義,卻沒有認罪與悔改,沒有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沒有脫去舊我、穿上新我,也沒有背上自己的十字架去跟隨基督。我們充其量只是傳一個「溝淡」(淡化)了的福音、一個殘缺的信仰。
 
我們必須進入聖經,重新明白為真道受苦的意義,才能看到苦難背後的祝福。使徒保羅提醒教會:「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落空,因為上帝的愛,已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澆灌在我們心裏。」(羅5:3-5) 曾經逃避與耶穌同受苦難的彼得,後來寫信給正在面臨信仰迫害的教會,說:「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存着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彼前3:14-16)
 
讓我們不因被拒絕而灰心,不因被質疑而害怕,不因被視為異類而退縮。讓我們活出所信的真理,用好的生命表現去取得別人的信任,使人親眼看見福音改變生命的大能。當我們面對質疑甚至敵意,不要以惡報惡、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卻是心甘情願為福音受苦,堅心信靠上帝,以善勝惡,溫柔而有力地闡明福音真理,回應別人的疑問和生命需要。讓我們堅信「除他以外,別無拯救」,把為真道受苦看作基督徒生命的一部分,成為我們對基督捨命的愛的回應。求主幫助我們。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