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父上帝並主耶穌基督歸給聖會大眾,誠心所願!
剛才敬拜隊藉着詩歌激勵我們實踐基督徒的信、望、愛。信望愛確實是基督徒生命的特徵,也是我們在跟隨主的道路上時刻受到挑戰、需要磨練和學習的地方。今天,讓我們從帖撒羅尼迦教會這信仰群體身上,好好學一課如何活出信望愛。
一章1節是帖前的卷首語:「保羅、西拉、提摩太寫信給帖撒羅尼迦在父上帝和主耶穌基督裏的教會。願恩惠、平安歸給你們!」這開場白是重要的,讓我們知道這封信是由保羅、西拉和提摩太這三位巡行各處佈道和建立教會的宣教士聯合發出的(而據推斷由保羅執筆),收信人是帖撒羅尼迦教會。他們向會眾問安。
參考使徒行傳16至17章的記載,他們三人與帖撒羅尼迦教會關係密切。公元49年,保羅、西拉和提摩太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在腓立比城傳道和遭受監禁逼害後,去到帖撒羅尼迦城。他們停留在帖撒羅尼迦,保羅一連三個安息日到會堂,向猶太人講解耶穌的受死與復活,去說明耶穌就是舊約預言中的彌賽亞。城裡不少人因此歸信了基督,包括少數猶太人,許多原本受猶太信仰吸引的希臘人和出身尊貴的婦女。帖撒羅尼迦教會就這樣被建立起來,成員主要是外族人。保羅、西拉和提摩太傾全力去鼓勵教導這些剛信主的人,幫助他們打穩信仰根基,也因此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一、 以上帝為中心的教會
一章1節又說,帖撒羅尼迦教會是「在父上帝和主耶穌基督裡的」。意思是,這會眾是因上帝和耶穌而存在或聚集的。父上帝和主耶穌的旨意和行動是合一的,教會是因此才得以存在的。並且,這是教會與四周社群有所區別、擁有獨特身分的原因。
上帝是教會生活的中心,教會不能在上帝以外而存在。如果沒有上帝在基督裡成就的救恩,教會就沒有生命,也與其他人為組織沒有分別。聖經告訴我們,教會的本質,絕對不是社交團體或權力機構,卻是由一群蒙上帝呼召去一同敬拜榮耀祂、一同傳福音的天國子民所組成的。我們必須知道,是上帝呼召人去跟從、敬拜和服侍祂,而不是人呼召上帝去滿足自己。上帝不為教會而存在,反倒是教會為榮耀和見證上帝而存在。
我們身處的社會,卻是高舉以自我為中心,高唱消費主義的。社會文化滲透入教會,影響了我們的心態和觀念,包括對教會本質和生活的看法。我們不知不覺間,把教會當作是另一個人為組織,是為了滿足個人需要而創造出來的社交團體;又以為自己是教會的「顧客」,猶如幫襯商店的顧客;又把福音和教會聚會被視為待推銷的商品,要使人感覺良好、質量高、吸引力強,去要滿足「顧客」的需要。應該這樣嗎?三年疫情帶來很多改變。很多基督徒習慣了網上聚會,即使疫情已過去,其他生活都逐漸如常,沒有必要原因網上聚會,卻再不願意回到群體中間,一同團契、一同崇拜、一同事奉,以為「看」聚會就可以了。現在也流行「教會shopping」,就好像逛街購物那樣,看看哪家店櫉窗吸引才走入去。不少基督徒隨意遊走於三幾間堂會,哪處的聚會或講道吸引就去一去,或者在網上找合心意的教會聚會去觀看,而不會停留和委身於某一個群體。商店顧客沒有忠心的理由和必要,教會顧客也不用談委身,只會隨着自己的喜好、需要和方便而選擇性參加聚會。
不過,若我們相信和實踐一個以上帝為中心的教會觀,心態便會完全不同:我們會看崇拜是尊榮上帝的機會,而不是著眼於崇拜能夠給我們什麼;我們會藉着教會事工服侍他人,而不是用事工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或成就感;我們會珍惜與弟兄姊妹相聚和敬拜的機會,而不會抱怨返教會阻礙自己享受週末假期。我們應該越來越把教會看為連結於上帝的群體,又讓我們彼此相愛服事並一起向世界見證福音的群體,而斷不是一個為滿足我們心意、為我們效勞的地方。
二、 蒙恩惠、得平安的教會
一章1節結尾是對教會的祝福:「願恩惠、平安歸給你們!」在灣仔堂頂樓的鐘樓有兩座大銅鐘,是當年座堂落成時由德國禮賢差會所送贈的,上面分別刻着「恩惠」和「平安」。這兩座銅鐘時常提醒我們,上帝是恩惠和平安的終極源頭。上帝為祂的子民所作的一切,都是出於祂的恩惠。祂賜下平安,就是藉着主耶穌,讓人得以與上帝恢復關係,也得以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復和。我們領受上帝的恩惠和平安,並不代表無災無病無痛,也不代表沒有衝突和矛盾,卻是不論在任何境況中,我們都能靠着上帝的恩惠而活下去,活得有盼望;又因着祂所賜的平安,活得有喜樂。
教會應該是植根於上帝的愛、恩惠和揀選,並且能夠把這完全的愛傳送出去。願灣仔堂也成為這樣的教會。儘管我們有罪惡、軟弱和失敗,上帝仍然深愛着教會,看重我們每一個。全會眾和當中的每個信徒都會犯錯和跌倒,但上帝的愛不會止息,祂的恩惠永無窮盡。祂以往、現在和將來都藉着基督裡的救贖工作、聖靈的更新大能,來改變人心、復興教會。
接着在第2至6節,保羅為着帖撒羅尼迦信徒獻上感恩和禱告。保羅感謝上帝,因為從他們身上看見活潑的信心、殷勤的愛心和持久堅忍的盼望。他也藉此稱讚他們一直活出這種基督徒生命特質,並鼓勵他們繼續下去。保羅也因着他們具有「上帝所愛」、「蒙揀選的」的特別身分而感恩,他們更不單領受了福音,並且效法了眾宣教士和主耶穌去實踐真道。
當中保羅提及他們有持久堅忍的盼望。從一開始,不接受保羅和他的同伴所傳講的福音的人,就大力反對和敵視那些接受福音的人。帖撒羅尼迦信徒選擇了不跟隨社會中流行的生活態度和方式,棄絕了希臘羅馬人所膜拜的偶像神明,必然受到四周的人所排斥,也必須面對衝突、污衊或迫害。因信仰而受苦,其實是平常不過的事。但是,我們用什麼心態面對莫名的苦難,卻是反映了我們內裡的生命。
倘若我們倚靠聖靈,領受祂的幫助、安慰和引導,我們內裡從上帝而來的平安和喜樂,便不會被外面的困難所熄滅。若我們連結於上帝—祂是恩惠和平安的源頭,我們的生命便不會枯竭,而是靠着祂的恩惠和平安去度過艱困、面對脅逼,能夠安身於充滿苦難的世間,而不會無力和癱瘓。保羅為帖撒羅尼迦信徒感恩,因為他們在苦難中仍然堅忍,持守盼望;在敵對中,仍然活出愛;在各種衝擊中,仍然堅心相信主。帖撒羅尼迦信徒的生命見證,印證了他們已經歸信並且傳講的福音,是真實的、是有大能的。他們真是活現信望愛的群體。
三、 活見信望愛的教會
在第7至10節,我們看到帖撒羅尼迦信徒的生命見證,成為其他地方的信徒的榜樣。他們是有感染力的基督徒。若我們也能活出信望愛,若我們裡外一致把福音真道實踐出來,別人也必然看見福音的真實和大能,也願意從我們口中認識這福音。帖撒羅尼迦信徒活出與他們周邊的人群不一樣的生命,使別人能認出他們所信的與這個世界所傳講的並不一樣。他們也藉着自己的生命見證和宣講,去見證福音。弟兄姊妹,我們是否願意用自己的生命見證和用口宣揚福音。
三年疫情大致消退,所以本堂的福音外展事工可以恢復過來。福音機會處處,我們有沒有好好把握呢?這幾年香港經歷許多患難,很多人以往不願意談信仰、談人生,但今天他們對福音的態度開放了。
每個主日下午,本堂二樓非常熱鬧,有很多小朋友或上課或玩耍,也有不少家長聚集閒聊。你有留意到嗎?當中有些是大家熟識的會友,他們的小朋友參加了兒童詩班暨手鐘隊。另一些是大家不認識的,是幾個來自港島東區的新移民家庭。他們未信主,也可能是第一次接觸教會。
就在一年前,在疫情之中,上帝為我們的福音外展工作開路,奇妙地穿針引線,讓我們連繫到這些本來不會進入教堂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參加了小學英文班,增加了英文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導師Karen執事也與他們建立了好關係。這些未信的家長也參加每月一次的家庭小組,在教養孩子和親子關係的挑戰上,他們樂於接受教會的同行關懷,點滴體會到基督徒的價值觀與外面社會有很大不同,並且與馬傳道、羽碧執事和我熟絡起來,可談談家庭生活。在弟兄姊妹擺上的愛心服侍中,他們領受到教會群體就是與社會不一樣。上帝已經把未信的人帶到我們當中,你有沒有踏前一步,接觸他們呢?你願意透過英語教學和親子教育分享,關心這些小朋友和家長,讓他們從你身上經歷主愛嗎?
另一個機會是參與「福樂小組」。福樂小組在2021年成立,是本堂福音粵曲班和香港基督徒中樂團伴奏小組合組,以傳福音為使命的團契。今年下半年疫情減退,福樂小組恢復出隊,在Joyce、方長老和黃宣教師等等的帶領下,前往護老院和長者中心獻唱和佈道服侍。上帝賜予我們當中不少弟兄姊妹有音樂恩賜和服侍能力,你願意好好善用恩賜,去見證上帝恩惠的福音嗎?
又,五位弟兄姊妹現正接受三福佈道訓練,黃宣教師帶領他們出隊佈道實習。當中隊員會有害怕有緊張,但更會經歷到聖靈的幫助和改變人心的工作。你願意邀請三福隊員向你的未信親友分享福音嗎?對於接受佈道訓練,你是心裡願意卻掙扎猶疑嗎?請你好好為此禱告,準備自己的心,明年參加下一期的三福佈道訓練。
還有!今天12月9日(週六)晚上,教會將舉行「活出盼望」福音晚會,我們邀請了很好的講員和見證分享嘉賓,預備了福音的筵席。那麼,你會儘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未信的親友祈禱,並邀請他們來參加,讓他們認識那位在無望世界中賜給人真盼望的救主嗎?
我們要成為福音使者,灣仔堂要成為傳揚和見證福音的教會。我們既要活出福音見證,讓別人從我們的生命表現和愛心服侍中領受福音的真實,也要用言語用行動宣講福音,讓人明白真道,歸向基督。講福音和生活見證,兩者兼備,才能夠完整地作福音見證。
對於教會事工,對於福音工作,我們有很多猶疑和掙扎。因為我們注目於自己的微小和軟弱,注目於整個堂會和事奉團隊的缺欠和無力,我們就信心低落。這時候,要記起馬可福音9章14-29節記載的故事:一位父親來見耶穌,訴說兒子長年被污靈附身的痛苦,而門徒卻未能把污靈趕走。他對耶穌說:「如果你能做甚麼,就請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吧!」耶穌對他說:「『如果你能』?對於信的人,一切都能。」孩子的父親立刻喊叫說:「我相信,但是我的信心不足,求你幫助!」
我們都像這位父親一樣信心軟弱,甚至質疑主都做不了什麼!但是,我們要從他身上學習:當他被主提醒,察覺是自己對主的信心出了問題,便坦白承認,向主呼求幫助。若我們的信心不足,就求主加添信心。若我們在無望的世界中迷失了,就求主開啟我們屬靈的眼光,讓我們看得見盼望。若我們的愛心冷淡了,無力去愛主愛人,就求主的愛溫暖我們的心,醫治我們內裡的傷痕,加添我們愛的動力。求主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