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重溫

2023年3月19日 為主而活(林後5:14-15)
盧淑娟牧師

今天是禮賢主日,是記念176年前德國禮賢差會宣教士首次踏足中國,拓荒傳道。在1847年3月19日,德國禮賢差會(當時稱為巴冕差會)所差派的柯士德牧師(Rev. Heinrich Köster)及葉納清牧師(Rev. Ferdinand Genähr),乘船抵達香港。同船東來的,還有巴色差會(即今天的崇真會)的兩位宣教士。他們四人來華傳道,是響應信義宗首位來華宣教士郭士立牧師的呼籲。郭士立在香港創辦「福漢會」,致力訓練華人信徒為傳道員,差遣他們回到內地鄉鎮傳福音。因見事工興旺,郭士立便致函給德國和瑞士萊茵河流域地區的教會,就是當時的「三巴」差會(即今天的崇真、信義和禮賢會),呼籲派員襄助。本會的柯士德和葉納清抵港後,便追隨郭士立學習廣東方言和中文書寫,不久後進入廣東南部東莞一帶開荒佈道。
 
巴冕會在中國落地生根,易名為禮賢會。取名「禮賢」,是因為本會源自德國的萊茵河畔,Rhenish (「萊茵河的」)與東莞話的「禮賢」讀音相似,也取其「禮賢下士」的意義。禮賢會自1847年開始在華傳道,事工遍及太平、寶安、塘頭廈、廣州、東莞城和香港等地。由1847至1950年,是德國禮賢會在華的主要工作時期。因着政權和環境的改變,西教士此後被迫撤離中國內地。至於香港,起初只是宣教士暫時落腳和因病療養的中轉站,但隨着灣仔堂繼香港堂和九龍堂於1951年開基,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得以成立,香港在時局的變化中成為主要的福音工場。
 
一百多年以來,德國禮賢會差派來華傳道的有94人。他們回應上帝的感召,遠涉重洋,來到中國,拓植教會,建立學校、醫院、養老院、痳瘋病院、護士學院、神學院等等。宣教士受主犧牲的愛所激勵,向素不認識的族群傳福音,為此要作出重大犧牲:放下先進安逸的生活,進入落後貧窮的陌生地土,苦學語言,刻己融入中國的社會和文化,蓄辮、赤足、喫糙米飯,與鄉民一起生活,面對各樣的威脅和艱困,擺上健康甚至性命。這些宣教士中,只有少數是我們所認識和略知其事蹟一二的,其餘大多數非常陌生。他們卻為了中國人歸信福音而全然擺上,印證了使徒保羅所講述的真理:「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這樣斷定,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4-15)
 
經文展示了一種生命的全然轉向,由過去的為自己而活,轉向為耶穌基督而活。基督為愛我們的緣故,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成全我們的生命。我們既蒙祂拯救並賜予新生命,就必然有徹底的改變,放下為自己活的慣性,轉而學習為基督而活。經文說:基督對眾人的愛「激勵」我們;這裡的「激勵」有催逼甚至支配的意思。換言之,基督的愛成為我們內在生命的主要動力,行事為人的動機。基督的愛是我們決定如何說話和如何行事的根本原因。
 
對於使徒保羅,即使這群頑梗叛逆的哥林多信徒一再拒絕他的教導和質疑他的使徒職事,他仍在基督的愛的催逼下,全然地把自己獻給他們。耶穌基督把自己獻給祂的子民,去顯明祂的主權和愛;保羅也照樣把自己獻給教會,讓基督的主權和愛在他身上體現。耶穌對我們的主權,是在祂的愛和犧牲中成就的,我們歸服於祂的權柄之下,是因為祂對我們傾流完全的愛。基督的愛催促和主導我們去效法祂,追隨祂那從天上降到人間、道成肉身的捨己樣式,讓我們以肉身成道,以自己的生命向這世界昭示上主的恩慈和真理。
 
基督的愛對保羅有巨大的催促力,因為他確信基督為救贖世人而死,使他認定什麼才是清醒和明智的生命態度。因着世人要面對那將要來到的審判,基督在愛的驅使下,便把人與上帝和好的需要看為至高,高於祂自己的榮耀和生命,便替眾人死,好去拯救他們。保羅和禮賢會宣教先賢也同樣把使人與上帝和好的職分看為最重,重於自己的權利和安穩生活。今天,我們看什麼為重?什麼是我們願意擺上一切去換取的?基督為眾人犧牲的愛,不單是基督徒應該效法的榜樣,更是推動我們和賦予我們有能力為他者而活的途徑。
 
回想德國宣教士來華傳道和立會的歷史,對於我們有何意義?禮賢會宣教先賢藉着傳道、教育和社會服務來宏揚福音,他們以基督的愛服侍社群,使福音落地,使道種播在人心田。他們受基督的愛所催促,為主而活,也因此為他人而活。今天,願我們也受主愛所激勵和催逼,成為我們生命的動力,成為如何生活和作選擇的動機。我們應該把握時機,為主作工,正如昔日宣教士在撤離內地之前把握時機做當做的工作,使教會得以在自治、自養、自傳下繼續成長。「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差我來的那位的工;黑夜來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9:4)
 
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國,痲瘋病者是社會的邊緣人。鄉民對這種侵害皮膚、神經和器官的傳染病十分恐懼,因此對痲瘋病者歧視、排擠,迫使他們在社群之外聚居一隅,不單環境惡劣,又缺衣少食。他們的痛苦和需要被社群所漠視。然而,聖經教導我們不可按外貌、社會階級等等去偏待人,卻要認定每一個人都是上帝按自己的形象所創造的,有上帝所賜的尊貴身分。禮賢會宣教士受基督的愛所催促,在普濟醫院附設為痲瘋病者注射特效藥的診所,又在1905年創辦稍潭痳瘋病院,在十五年間收容了236名病人,其中半數121人受洗歸主。宣教士以憐憫的心和謙卑的服侍,讓這群被社會遺棄的病者得見上帝的無限恩慈和基督犧牲的愛,幫助他們歸向真神。願我們在這世代中成為幫助人與上帝復和的使者,也幫助人與人復活。復和是上帝的工作,救恩來自上帝而非個人的努力。但是,上帝悅納並呼召我們參與祂救贖萬民、與人復和的行動中。
 
我們的基督徒身分,本身是與這世界的價值觀和標準不能兼容的。基督徒身分提醒我們,要全心全意跟隨基督,要徹頭徹尾作主門徒。我們對於逃避成為徹底的門徒有很多藉口:我很忙,生活已經很累,還可以怎樣?我不知道怎樣才是跟隨主,但我也不很想知道;我雖然不冷不熱,但總比誰和誰好吧!將來主耶穌再來時,祂若問我們:「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照我的話做呢?」(路6:46)我們還有話可以回答嗎?
 
斯托得牧師(John Stott)在告別作《世界在等待的門徒》中說:「如果我們稱自己是基督徒,一定要像基督。」我們怎樣能像基督呢?原來,當我們效法基督的服侍,效法基督的愛,效法基督的恆久忍耐,效法基督的使命,我們就活得像基督。願我們被基督的愛所催促,成為徹底地跟隨祂、為祂而活的人,使我們得着真正豐盛的生命。求主幫助我們。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