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福樂小組與中樂團美好的獻詩。前晚我們在銅鑼灣道Peace有一場音樂分享會,當時有誰來聆聽或參與獻唱呢?我們非常希望能邀請朋友來到教會。今天有初次到訪的朋友,我要特別歡迎你們。我們渴望人們來到教會,因為基督徒深感回到這裡非常喜樂,並渴望與你們分享這份喜樂。若只追求快樂,看電影也能讓人開心。但區別在於,電影帶來的歡樂轉瞬即逝,而在上帝的教會中,喜樂不僅如此簡單。聖經的智慧使我們不僅擁有快樂,更獲得豐盛的生命。
基督徒稱星期日為「主日」,這是屬於主耶穌的特別日子。6月29日對多數人來說,只是普通的一天。但1997年6月29日卻截然不同,我記得那天是星期日,大家正享受五天長假。人們強烈感受到:一個時代終結了,這是一個轉捩點。
有時變化早有預兆,如季節更替,若有準備就不會受寒暑所困。世界在變化,人生也有不同季節。若你有預備,可過得更喜樂、更順暢。我們作為跟隨上帝的人,其實也需要學習配合上帝的計劃。上週的講道非常精彩,也是今日福音經文的引言(可視為「上集」):配合上帝,關鍵在於順服聖靈的引導。但配合上帝不僅是倚靠聖靈做個好人,還有其他方面需要協調。
1. 面對轉變 (51-56節)
1997年是香港的轉捩點,而聖經記載這段經文,同樣是個轉捩點。耶穌此前在北方加利利傳道、醫病、趕鬼,但第51節顯示,祂有更重大的使命:前往耶路撒冷,為人類犧牲贖罪。
福音書記載門徒跟隨主耶穌時,常出現一種情況:主耶穌清楚表明自己的計劃,門徒卻難以跟上。他們已習慣耶穌在加利利醫病趕鬼,如今卻要上耶路撒冷。環境在變,師傅的計劃在變,門徒自己也必須改變。今日世界同樣充滿變局,我們都需做好準備。
這種準備並非像父母叮囑孩子或上司交代下屬「週五前交作業」那樣明確。許多時候,我們不知如何準備,因為上帝不會告知具體時間,直到某天你突然驚覺為時已晚。我們需觀察徵兆,及時行動,不可拖延。若有此智慧,便能把握機會,蒙主祝福。
耶穌提醒眾人:上帝的審判也是如此,祂不會預告時間。你雖不知何時來臨,但當那日到來,有人預備妥當,有人卻措手不及。耶穌當時提醒門徒亦然:祂明言將上耶路撒冷受苦,門徒卻未預備,以致事到臨頭時一片混亂。
上帝的計劃並非與人無關。祂定計劃盼望人參與其中,共同實現。今日上帝仍在對我們說話:時代變遷中,祂要我們預備自己;當你或家人步入人生新階段時,也當預備。若毫無準備會如何?你會發現諸事不順。
人如何知道自己需邁入新階段?最常見的跡象是面臨新挑戰,許多事情開始失衡。社會變遷中,老字號店鋪被迫結業;家庭中也如此:十幾年前,我岳母需人照顧,我與妻子接她同住,瞬間進入人生新階段。許多從未思考的事,如今必須面對。耶穌前往耶路撒冷時,也要求門徒預備:安排食宿、規劃路線。門徒立刻面臨挑戰。
在加利利,大家都是同族人,凡事好商量。但前往耶路撒冷途中,若不想繞遠路,就需經過撒瑪利亞,而當地人與猶太人關係緊張。某村莊的撒瑪利亞人拒絕接待他們,門徒深感挫敗。弟兄姊妹,生命的挑戰總會臨到,上帝以此試驗我們。若問題司空見慣,便不構成挑戰;但當你遭遇麻煩、挫敗,甚至事態比預期更糟時,心情難免受影響。此時,挑戰真正來臨。門徒如何應對?「主啊,他們如此惡劣,你要我們吩咐天火燒滅他們嗎?」大錯特錯!
即使你清楚這是上帝引領的道路,也不代表沒有困難。當困難來臨,若你想:「豈有此理!我既行在上帝旨意中,阻撓者不僅得罪我,更是得罪上帝。」於是祈禱求上帝降災,這就完全錯誤。
困難的出現是理所當然,而非豈有此理。困境本身正是上帝的帶領。家庭、健康、工作、教會的挑戰,都是上帝在試驗我們的反應。門徒想起舊約一例:先知求天火燒滅敵人。但若缺乏耶穌的心腸,讀再多聖經反而更糟。當時情境根本不同,門徒斷章取義了。即使讀經、禱告,仍可能全盤皆錯,因為最關鍵的缺失是:他們只顧自己,未思量上帝的心意。
一個人是否屬靈,平日難以衡量,上教會、讀經等行為也非準確標準。唯有當考驗與試探來臨時,內心的真相才會顯露。初信者常有美好見證:從前易怒,如今卻能氣定神閒;面對不如意之事,表現截然不同。許多人正因此感動家人信主。
請記住:即使有上帝帶領,事情仍可能不順利。我們常以為禱告必得應允,必要神蹟。但事實未必如此。此處的解決方案極簡單:耶穌帶他們轉往別的村莊。
上帝的考驗也會臨到資深信徒,甚至是見證過許多神蹟的人。門徒見過無數神蹟,我也認識不少經歷過神蹟的人。人易陷入誤區,以為「遇困難、禱告、神蹟解決」是必然流程。禱告固然正確,但之後的答案未必是神蹟,可能只需轉往另一村莊。這不需要驚天動地的能力,只需愛心與忍耐。
彼得、雅各、約翰是耶穌的入室弟子。後來極強調「愛」的約翰,此刻竟如此心腸惡毒。公平而言,約翰並非總是如此,我們也一樣,不是嗎?但在特定情境下,我們內心的惡念便會浮現。上帝試驗我們,正是要我們認清自己的軟弱,從而悔改。
2. 看跟隨主過於簡單的人 (57-58節)
隨後,其他人也面臨不同考驗。57-58節記載另一人說要徹底跟隨耶穌,其心雖誠,卻想得太簡單。即將舉行的初中夏令營中,我們有「煮飯仔」。我開玩笑說:「煮飯」與「煮飯仔」的區別在於:前者為吃,後者為玩。孩子可能滿心熱忱想煮飯給我,卻不懂烹飪。而不懂烹飪者又分兩種:一種明明不會卻自認簡單,以為無師自通。跟隨上帝者中,也有如此天真之人。
面對自以為通曉一切的人,該如何回應?不妨問他:「你知道如何開火嗎?雞翅怎樣算熟?」孩子逐漸明白:事情不如想像簡單。那想跟隨耶穌的人說願跟隨到底,耶穌回應:「你願意跟隨,但動物都比我舒服,你想清楚了嗎?」
一帆風順時,我們樂意跟隨上帝。但若遭遇不順呢?聖經未記載那人的反應,因為重點不在他,而在於你我的選擇。耶穌關於「無枕首之處」的提醒,對每人意義不同:今日可能是經濟壓力,或社會不公。我們難免軟弱,但求主幫助我們在每個關口堅持信靠祂。
3. 更嚴峻考驗 (59-62節)
表面看,耶穌似乎不近人情。難道跟隨上帝連安葬父親或告別家人都不行?今日讀經記載以利沙也可以辭別家人。聖經中這類令人費解的經文,正是要我們深入思考。
試想:你若為重要事務(如參加兒子婚禮)出國,有人說:「我想同行,但請等我兩天拔完牙。」你會如何回應?遷就等待,或說「那你別來了」?若知背景是婚禮,便明白誰才不近人情。
基督徒的生命有聖靈內住,我們對罪敏感,願行善榮耀上帝。但更進一步,順服上帝不僅是「不犯罪」。祂會提醒你做特定的事,有限期要完成的事。例如要適時關心某位親戚,或如我認識的一位老師,上帝呼召她讀神學裝備自己,要趕截止日期前申請,而她卻想繼續教書。這非關道德選擇,因兩者皆好,而是分辨上帝心意。若拒絕聆聽,沒有犯十誡,卻錯失祂的帶領。
你會如何選擇?專心跟隨,抑或讓諸事分心,如「手扶著犁向後看」?順服上帝者必經歷祂的帶領:或許你不敢公開歌唱,本可不唱,但若上帝吩咐,就憑信心開口;或許你不願走入人群,但若上帝差遣,就憑信前行。
我想起一位朋友的人生轉捩點:他曾是孤兒院孩子,某日得知將被善良家庭收養。新家有漂亮房間,宛若天堂,他卻恐懼不已。孤兒院環境雖差,至少熟悉。幸而當時由不得他選擇,後來他在新家庭過得非常幸福。
考驗來臨時,許多人從前畏首畏尾,信主後卻為上帝突破自我:有人鼓起勇氣帶朋友來教會,有人學習帶領活動,有人開始十一奉獻。人生與世界的變遷、上帝的帶領皆如此:看似麻煩甚至不近人情,但祂對你的期待,遠超「做好人」。世界正處轉捩點:許多人迷失方向、失去盼望、依賴AI取代思考,取代祈禱。上帝要我們祝福這時代,祂邀請我們專心決志跟隨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