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重溫

2024年3月31日 結局?開始!(可16:1-8)
盧淑娟牧師

大家喜歡看電視劇嗎?以前,在本地免費電視的黃金時代,追劇熱潮滲透社會每個角落,人人茶餘飯後都用電視劇做話題,經典對白如「人生有幾多個十年」,今時今日仍會記得。現在時代和科技都不同了,追劇選擇五花八門,網上串流平台更是無間斷地提供美劇、韓劇、華劇、日劇……,任君選擇。出色的戲劇是很有吸引力的:故事引人入勝、人物性格鮮明、情感觸動人心,再加上意想不到的劇情扭轉,高潮迭起,令人不由得一集一集追下去,欲罷不能!不過,當劇迷興致勃勃地追到大結局,卻發現竟是草草收場,既沒有圓滿的解說,更別說餘韻未了的落幕。那是多麼令人泄氣。
 
有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馬可福音中的復活敍述,也猶如一台生命劇場。三位追隨耶穌的女門徒,包括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和撒羅米,她們曾經親眼看見耶穌行奇事顯神能,親耳聽見祂宣講上帝的道。那些震撼心靈的事、改變生命的道,她們仍然歷歷在目、言猶在耳。但事到如今,就在三天前,她們目睹了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且飽受凌辱。因為耶穌死時已接近安息日的開始,祂在倉促下被埋葬了,並沒有按照猶太人的殮葬習俗以香料香膏包裹屍首。
 
這些女門徒心裡充滿傷痛和絕望:她們所愛和服侍的主耶穌不在了,過去她們與主同行的經歷都要被埋葬,然後,……也再沒有然後了!這真就是耶穌與她們的故事的結局嗎?
 
既然耶穌死了,這些女門心心念念只想為耶穌做最後一件事:儘快膏抹好祂的屍首,還祂一個合宜得體的殮葬。於是,她們一待太陽下山、安息日過去了,便去買香料;到次日(即是七日的頭一日)晨曦初現時,便往墳墓去了。在路上,她們才赫然醒起,墓穴是用大石封住的,三個弱女子又怎能把它移開呢?「誰要替我們把石頭從墓門滾開呢?」在清晨時分,除了奉命把守耶穌的墓、防止門徒偷走屍體的兵丁外,還會有誰會在墳場呢?不用說,他們當然不會幫忙。完了,連膏抹屍首這心願都圓不了,一切都完了!她們垂頭喪氣,十分失望。
 
關於耶穌被膏抹,馬可福音記載了兩次事件。第一次見載於可14:3-9,在伯大尼的筵席中,一個不知名的女人以極貴重的純哪噠香膏澆在耶穌的頭上。那是耶穌即將進入受難之前,這女人膏抹耶穌猶如為耶穌的安葬作好了預備。第二次,就是第16章中這三位女門徒不成功的膏抹。我們不妨想一想:假如她們能如願以償,就有希望、有喜樂嗎?不,只有更大的絕望和痛苦。因為這是蓋棺定論,耶穌現在只剩下一具屍首。這次膏抹的失敗,指向重要的信息:死亡不能囚禁耶穌,死亡沒有終極的權柄;耶穌基督勝過死亡,惟有祂才有終極的權柄。
 
第4節,當婦女「抬頭一看」,就看見一幅完全超乎她們想像的畫面,震驚不已:墓前的大石已經滾到一旁,墳墓中看不見耶穌的屍首。空墳墓發放了清晰的信息,理應不用疑惑:墳墓不能困住耶穌的身體,祂已經勝過死亡了。不過,婦女仍然看不明白,沉默不語,並且十分害怕。
 
她們進到墓裡,只見一個年輕人坐在右邊、穿着白袍。經文沒有說明他是誰,但從「穿着白袍」、「坐在右邊」的描述,以及他接下來講述了耶穌的事,並這些婦女望見他的驚恐反應,足以讓我們推斷這是上帝所派來的使者,是天使。
 
「不要驚慌!你們尋找那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他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裏。來看安放他的地方。」天使告訴女門徒:你們所跟從的、那釘十字架的耶穌已經復活了,在這個安放屍體的地方不會找到他。上帝施行了大能,使耶穌從死裡復活,克勝和逆轉了邪惡的權勢。上帝藉基督的受死和復活成就救恩,為我們眾罪人付上生命的贖價,使我們罪得赦免,得著永生。
 
天使的宣告,使這幾個女門徒不用再以殮葬耶穌為人生的目標;見證耶穌的復活,才是她們的人生目標。天使吩咐她們,要向彼得為首的眾門徒傳話:快前往加利利去見復活的耶穌,祂會先去到那裡,正如他從前所預言的。這些男女門徒都要成為復活主的見證人。
 
你心裡可能有此疑問:復活主的見證人,總要符合若干資格吧,他們看來不合格呢!事實上,按照人的考量和判斷,這幾個女門徒不可能被選為耶穌復活的第一批見證人:她們看來膽小脆弱,而且在當時社會,女人的意見和證詞,特別在宗教事情上,往往不受重視,也不被採信。不過,說到底,她們總比一眾男門徒堅強和勇敢,至少她們留守在耶穌的十架下,也是最早來到主的墓前。那些男門徒要麼在耶穌受審時三次不認主(彼得),要麼在耶穌被釘十架時作鳥獸散,可說是一敗塗地。但是,這些被視為不合格的人,竟然蒙上帝的揀選和差遣,成為宣揚耶穌復活的見證人,實在匪夷所思。
 
查實,空墳墓和天使的宣告,可能比軟弱易變的人更靠譜,更能佐證基督的復活。不過,上帝卻要每一個跟隨耶穌的人成為見證和傳揚基督復活的使者,不單是這些婦女和門徒,還有今天的你和我。復活,完全超乎人性經驗和思維,猶如恩典之奇異,人無以估量或解釋。上帝施恩介入人的生命,以復活大能甦醒人心,改變人性,扭轉生命的定局,顛覆人的理所當然。「我來了,是要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下)基督復活,賜給我們復活新生命,把黯淡無望的生命定局扭轉,變成無限的可能、不滅的盼望、湧流的喜樂,把終局變為開始。
 
在今天的新約經課(哥林多前書15:1-11),使徒保羅為基督復活事件作見證;不單如此,他自述遇上復活主後的生命大改變。保羅承認自己不配稱為使徒,因他曾迫害過上帝的教會。第10節,「然而,由於上帝的恩典,我才成了今日的我,並且他所賜給我的恩典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其實不是我,而是上帝的恩典與我同在。」一個原本不合格的人,甚至敵對基督、逼害教會的人,卻蒙復活主耶穌所呼召,經歷了破碎和重建,生命有翻天覆地的扭轉,並且得主差遣成為傳道者,把福音傳往外邦,有份於拓展建立普世教會。我們和保羅都會承認,這全賴上帝的恩典,他才能成為新造的人。基督復活的大能使保羅這頑石點頭,生命徹底改變。同樣的恩典,同樣的復活大能,也要在其他大大小小的頑石上工作,包括你和我身上,使我們都得著徹底的生命改變。你相信嗎?你願意嗎?
 
復活,轉化了我們的心,校正了我們對上帝、對人、對事、對物的眼光,叫我們知道今天和以後該怎樣活。過去,我們把肉眼所見的看為定局;今天,我們能以信心的眼光看世事、看人生。過去,我們的眼光只在今生,只在暫時寄居的地上;今天,我們會轉而定睛在永恆,在天上那更美好的家鄉。過去,我們把全部的心思和努力,都放在經營地上的王國;今天,我們願意委身於拓展天國,向人見證上帝的恩惠與慈愛。因為基督復活,我們的生命重新尋回方向,使我們從為自己而活,轉而為主而活、為他者而活。
 
根據最可靠的古老手抄本,馬可福音書就在16:8這裡結束。這節經文一連描述了她們六個負面反應:「發抖」、「驚訝」、「立即逃離」(參14:50)、「飛奔而去」(參14:52)、「甚麼也沒有告訴人」、「害怕」。我們原本以為這些女門徒比其他門徒更有信心,但她們的反應卻令人很失望。
 
讀到馬可福音的這個結尾,我們都覺得撲朔迷離,也甚為尷尬和沮喪。婦女驚怕得拔腿就跑,沒有將所聽見耶穌復活的事告訴人,怎可能是福音書的結束?我們都預期,這應是積極的、喜樂的、充滿信心的大團圓結局。難怪後人抄錄經文時覺得此書未寫完,便懷著善意去補上他們認為較合理的結尾,所以才有後續的「短結語」(16:9)和「長結語」(16:9-20)——見堂用和修版聖經。
 
耶穌復活的消息,不是令人振奮開心的嗎?為什麼這些女門徒如此震驚、害怕、思緒混亂?因為,復活的信息實在太重大、太奇妙了,一時之間難以領會。復活的信息,並不像棉花糖般輕飄飄,只有甜蜜和喜悅。復活,是人類歷史中份量最重的事件,包含了生命的代價和一份使命感。人面對這重大的信息,自然有淚水、有恐懼、有疑惑、有混亂。
 
在這重要時刻,這些女門徒展示了我們都共有的人性軟弱。經文說,她們「甚麼也沒有告訴人」,她們的沉默確實一時阻礙了基督復活福音的傳遞。然而,馬可作為第二代教會信徒,他寫成了福音書,其中一個原因,不就是那些女門徒後來確有把耶穌復活的消息傳開嗎?在其他三卷福音書,也記載了她們將復活的消息告訴了其他門徒。這都說明,這些有猶豫有恐懼的門徒,最終仍是肩負起見證耶穌復活的使命。雖然害怕,仍然順服和遵從,讓福音得以廣傳。
 
馬可福音的結束,留下了信心(faith)與恐懼(fear)交織的見證,使我們有共鳴、有反省。人性軟弱、氣餒畏縮、猶豫不決,都是我們的寫照。那麼,我們願意接受復活主的邀請,經歷祂的復活大能,靠祂突破生命的限制和軟弱,成為勇於見證復活主的使者嗎?讓我們每一個去延續新的篇章,在信心和恐懼的歷程中與復活主相遇。求主幫助我們。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